专业建设-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字体与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字体与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加入时间:2011/11/16 21:32:45 来源:admin 访问量:568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开设三大构成、PHOTOSHOP等课程,它是平面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均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规律并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以点带面的思维能力培养,使考生熟练的掌握基本编排技能,包括形态、色彩、肌理、空间、体积、构图的形式感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1、系统讲授有关版面设计各构成要素、创意及各媒体版面的创作技巧等基本理论,使学生有一个系统而比较明晰的把握。
2、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多接触实际案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阅读和鉴赏,这是创作的先导和基础。同时,阅读和鉴赏能力本身,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3、该课程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讨论、作品赏析、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字体与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手段,字体与版式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文字的形象进行符合设计对象特性要求的艺术处理,以增强文字的传播效果。因此,字体与版式设计的能力是广告设计师岗位核心能力之一,本课程学习和掌握字体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通过课程项目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字体与版式设计的实际技能,为学生尽快掌握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系统掌握字体与版式设计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来编排完整的版面作品。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性学习与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养成善于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版面构成概述
一、学习目的要求
明确版面构成的内涵,构成原则及造型要素,并了解21世纪版面艺术发展的趋势。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版面构成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版面构成的原则
第三节版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第二章 版面构成的形式原理
深入认识到形式美法则在版面设计应用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形式美法则突出设计创意的表现主题。从这些抽象美的观念及涵养中,使学生获得美的感觉。
第一节重复与交错
第二节节奏与韵律
第三节对称与均衡
第四节对比与调和
第五节比例与适度
第六节变异与秩序
第七节虚实与留白
第八节“力扬”与网格
第九节变化与统一
第三章文字、图片、图形的版面构成
将文字、图片、图形诸要素,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并运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寻求艺术手段来正确地表现版面信息。
第一节文字的版面构成
第二节图片的版面构成
第三节图形的版面构成
第四章 版面构成的实际应用
明确在各类型平面设计实际操作中版面构成所遵循的原则与方法,要求学生鉴赏分析各类型精典案例,并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应用。
第一节报纸广告的版面构成
第二节招贴广告的版面构成
第三节直邮广告的版面构成
第四节企业形象的版面构成
第五节书籍的版面构成
第六节包装装潢的版面构成
第七节网页的版面构成
课时分配表
【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任课教师能够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自学。
2、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加强实践教学,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章次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教学方法)
1
版面构成概述
6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
2
版面构成的形式原理
24
重点讲授+重点提示
3
文字、图片、图形的版面构成
14
4
版面构成的实际应用
重点讲授+课堂讨论
5
实践内容(作业)
30
重点讲授+作业
合计
7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设计是解决技术问题的一种方式,又是技术的基础之一,也是通用技术各个模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的教学中对以下几个问题要引起充分的注意。
1.提高学生对设计过程的参与程度。
教学的过程是指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在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試验、评价以及相应的分析、权衡、选择、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才能使学生可能产生多样化的思维,才能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学生的技术素养才能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所以,在技术教学活动中要特别強调学生的全员性和全程性参与,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学习技术课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要做这“两全”,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以吸引他们主动而积极地参与设计过程。
2.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
技术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技术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生成解决问题的多个方案。在形成多个方案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真正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以使学生对设计过程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3.加强设计中的过程评价
由于技术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会有产品,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又比较容易量化,所以,在对设计的评价过程上容易产生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的现象。
设计过程是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过程评价可以促进这种互动的发展,鼓励学生注重对技术的探究,有利于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考核评价按照“过程考核与(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思路进行设计。要详细列出每次过程考核的内容及所占比例权重;作业、课堂提问、出勤率等考核指标的比重;技能训练考核内容及所占比重;最终确定课程成绩。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但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
附录教材及主要参阅书目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版面构成》 王汀 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参考书目:
1、《世界版面艺术精粹》,梁中国编著。
2、《视觉流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丁为美编著。
上一条:《工程管理》教学大纲 下一条:《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