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加入时间:2011/11/16 21:32:12 来源:admin 访问量:627
一、课程性质
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前开设三大构成、PHOTOSHOP等课程,它是平面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均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计概论是以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设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力求阐明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理解、把握和分析设计理论知识的能力。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设计形势阐述设计的重点理论,同时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在弄清有关前沿设计的基础上,掌握本专业的学习的前景,探索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设计的历史、设计的特征、设计的思维方法、设计的形态有哪些内容及设计在市场中的操作步骤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中各时期的设计发展状况,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设计理论知识的资料,用于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素质,在以后的创作和设计中得以借鉴和启发。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设计基础理论的与形象资料的观摩,让学生对设计概念、历史发展概况及设计风格样式、流派有基本的了解,以及对于设计这一艺术领域的程序等有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懂得从生活需求、技术条件、艺术风格和市场规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在设计课程中运用它。
二、能力目标
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性学习与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学会自主学习,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养成善于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综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一)总述
[学习目的要求]
1.明确设计的概念、内涵、社会作用。
2.了解本课程的意义,懂得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1.设计的概念。
2.设计的社会作用。
3.学习设计理论的意义。
(二)中国工艺史概述
1.使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工艺美术的发生、发展、主要品种和代表作品,以及各时代的风格。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化遗产的能力。
1.上古时期的工艺美术。
2.中古时期的工艺美术。
3.近代工艺美术。
4.现代工艺美术。
(三)工业设计史概述
1.使学生大致了解世界工业设计发生、发展的过程、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设计风格。
2.使学生对当今设计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帮助学生建立符合时代潮流的设计理念。
1.工业革命与工业设计的诞生。
2.现代主义与包豪斯学院。
3.当代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四)设计的要素
1.使学生懂得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未来产品的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艺术风格和市场趋势做细致分析,理解设计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过程,以及它与艺术创作的区别。
2.在讲授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的人文科学、美学和市场学的知识,从而懂得艺术设计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
1.功能要素。
2.技术要素。
3.艺术要素。
4.市场要素。
(五)设计的过程和创造方法
1.产品设计步骤。
2.创造活动和创造方法。
1.使学生了解科学的设计步骤,懂得必须在设计实践中进行规范操作。
2.使学生了解创造是有规律可依的,从而学会自觉运用创造规律,发挥创造才能。
(六)各类设计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使学生初步懂得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应遵守的主要原则。
2.初步学会用学到的原则评价各类设计作品。
3.初步学会自觉运用学到的原则进行简单的设计。
1、产品设计的原则。
2、视觉传达设计的原则。
3、环境设计的原则。
课时分配表
【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任课教师能够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自学。
2、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加强实践教学,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章次
课程内容
课时
备注(教学方法)
1
总述
6
一般讲授+课堂讨论
2
中国工艺史概述
重点讲授+重点提示
3
工业设计史概述
4
设计的要素
重点讲授+课堂讨论
5
设计的过程和创造方法
重点讲授+作业
各类设计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合计
36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优秀作品赏析,座谈,讲评等方式进行讲授。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研讨会;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启发式、讨论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开展专题讨论,学生撰写体会和小论文;印发其他辅助资料,使学生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
该课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辅助教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主要讲授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的本质,讲授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理论。使学生理解设计的意义与目的、价值、类型等,形成对专业设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专业的热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设计概论》主要研究中外设计历史现象本身的规律、研究设计历史与现代设计的相互关系、研究设计与市场的相互关系,我们组织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学习它就是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3、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率达90%。课件的制作过程使课程资源、内容等知识范畴的材料得以优化,使教师的思路、教学程序与组织、教案编写与表达更为清晰。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考核评价按照“过程考核与(期末)综合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思路进行设计。要详细列出每次过程考核的内容及所占比例权重;作业、课堂提问、出勤率等考核指标的比重;技能训练考核内容及所占比重;最终确定课程成绩。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但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
附录教材及主要参阅书目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设计概论》 丁朝虹 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1、李砚祖编著,《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
2、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
3、凌继尧著,《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一条:《字体与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下一条:广告创意与表现》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