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周葆华教授为河套学院师生做“计算舆论研究的路径、发展与前瞻”公益学术讲座

作者:汉语言文学系   更新日期:2022/06/18   来源:汉语言文学系   点击数:

6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主任周葆华教授进行了以“计算舆论研究的路径、发展与前瞻”为主题的线上讲座。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主任李敏霞教授担任学术主持。500余名师生聆听了本次学术讲座。



周教授主要从舆论研究及其主要路径传统、大数据时代计算舆论研究的兴起与研究路径、计算舆论研究发展的主要特征、计算舆论研究发展前瞻四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讲解。

首先,周教授对舆论研究及其主要路径进行了梳理,他从舆论的概念化出发,对公众、意见、舆论、舆情等基本概念进行辨析。侧重从大众意见的静态分布、公众舆论的动态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解析。

其次,周教授系统回顾了计算舆论研究的兴起与研究路径。他认为,数据、方法、模型是大数据时代计算舆论研究兴起的三大机遇。计算舆论研究(Computational Public Opinion Research,CPOR)是指运用计算方法(包括文本挖掘、行为挖掘、在线实验与在线档案)展开舆论研究的新领域。目前计算机舆论研究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聚焦大众意见的计算舆论研究。主要涉及舆论文本挖掘、舆论主体挖掘、舆论档案挖掘以及计算舆论的线下校验及其另类理解相互影响等四个方面。二是,聚焦舆论过程与动态演化的计算舆论研究。主要涉及刻度之变:网络舆论的时间维度的演化、在线讨论网络及其动态演化互动关系、舆论过程的跨层次动力机制等三个方面。



再次,周教授围绕计算机舆论研究发展的主要特征进行归纳。他具体结合12份SSCI核心期刊(2000-2020)的研究文献,重点从计算舆论研究的概况、计算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议题、计算舆论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概念、计算舆论研究的设计与方法(时空、时间性、平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编程工具)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最后,周教授对计算舆论研究的前瞻提出他自己的见解。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可能创新的研究取向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十个跨越”,即以理论发展为中心,并从跨事件议题、跨平台、跨模态、跨时间、跨空间、跨层次、跨方法、跨人机、跨学科、跨界别等十个方面推动计算舆论研究的发展和创新。这种研判为我国计算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探索。



互动环节,周教授针对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李敏霞教授在讲座后进行总结。她认为本次讲座充分体现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公益讲座以专业知识普惠性传播的服务宗旨。不仅拓宽了地方本科院校师生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提高了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此次学术讲座,是中国新闻传播学公益讲座第九期,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奉献给全国高校的公益活动,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支援西北高校学科建设的无偿公益学术活动。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  邮编:015000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478-84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