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交流与培训 >> 正文

“十九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暨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专题研修班”学习总结

“十九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暨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专题研修班”学习总结

20181月下旬,马列教学部张学军、梁琳、连娜三位教师参加了由中国管理科学园教育创新研究所举办的“十九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体系深度融合暨高校思政课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专题研修班”的学习。

此次研修班共邀请了两位专家进行了三场专题讲座。一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徐奉臻教授;一位是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耶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刘丽敏教授。

徐教授为我们做了两场专题讲座。上午讲授的内容为《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十九大报告精神解读》。徐教授的讲解引经据典,非常富有感染力。首先,她从总体上讲解了十九大报告的意义和价值;然后非常详细地讲解了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结构和框架,通过这部分的讲解让我们从宏观上对十九大报告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接着徐教授重点讲解了十九大报告的重点内容和创新思想,她从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地讲解,让我们对十九大报告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徐教授下午讲授的内容为《思政课教改——专题化教学的体会》。徐教授首先从制度建设为保障入手,为我们讲解了思政课专题教学应该建立带头人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奖励制度、教学观摩制度、听课制度等五大方面的制度保障,才能确保专题化教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专题化教学的教改。其次,徐教授以明确认识为引领入手,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具体方面为我们介绍了如何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接着,徐教授以模式构建为途径入手,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通过许多她在教学中积累的案例来具体讲解如何开展专题教学,这部分的讲解徐教授讲的特别精彩,我们觉得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

听完徐教授的两个专题讲座,我们一致觉得获益良多,徐教授的语言生动富有文采,讲解流畅,在讲授当中引经据典,让我们无一不佩服徐教授的记忆力怎能如此之好,在佩服之余,我们也觉得今后自己还是需要刻苦努力地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的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向徐奉臻教授看齐。

刘丽敏教授讲座的内容为《社会思潮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关于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首先,刘教授通过近些年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如柴静的《穹顶之下》、“毕福剑事件”等涉及意识形态的新闻事件,讲解了当前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装穷、暴戾、冷漠)。接着,刘教授指出在多元的思潮影响下,我们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教学去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思考、使学生经过“激烈”的思想交驳、“必要”的焦虑去选择正确的思潮,我们不培养傻白甜的学生,我们要培养的是能进行独立思考的学生。然后,刘教授又详细讲解了西方现代实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特点和表现及其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影响,指出我国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是两极对立的消解,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高层精英文化的失落,理性主义的弱化,人类精神家园的困惑等六个方面。其次,刘教授从什么是社会思潮、当前中国主要的社会思潮、高校思政课教师三个方面展开了详细地讲解。在这部分讲解当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刘教授讲的思政课教师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要只讲课,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理论清醒、政治坚定、能力超群、业绩突出才能承担起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职责。最后,刘教授讲了她在教学中对上好思政课的几点感悟:(1)抓社会热点。刘教授还编了一段顺口溜(课堂如戏,全靠演技;抓人眼球,必靠“争议”;看人演戏,想的自己;千言万语,金句无敌;青菜萝卜,各找所喜;结局开放,立场坚一。),读后我们都会心一笑,但却觉得能做到这些确实不易。(2)做好十九大精神“三进”工作。以纲要课为例,首先把握好历史方位感,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方位要有明确的意识;其次要以宽广的历史视野来阐明“四个选择”;此外还要有文化自信和历史情怀;最后要以科学的历史方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民族观,而且在讲授中切忌结论先行,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思考。

听完刘教授的讲座,我们对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形势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拓宽了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面,也了解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刘教授对如何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来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和方法,这对于我们今后这方面的工作开展是相当有学习和借鉴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