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系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作者:管理员   更新日期:2020/06/11   来源:汉语言文学系   点击数:

汉语言文学系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河套学院全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时期。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标准,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内容,以《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建设目标,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汉语言文学系办学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概况

“十二五”期间,河套学院实现了本科办学的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汉语言文学系在原师范学院办学的基础上整合调整而成,完成了办学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

(一)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2012年9月,由国家教育部备案、审议通过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首次招生,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河套学院首批6个本科招生的专业之一;2014年9月,新闻学本科专业实现了首次招生。截止2015年底,汉语言文学系形成了本专科同时并存的办学规模。现有本科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专业,专科语文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二)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汉语言文学系共有20个教学班,11个本科教学班:汉语言文学9个,新闻学2个; 9个专科教学班:语文教育6个,新闻采编与制作3个;本专科在校生共计860余人。扩大了本科、专科教育教学办学规模,提升了办学层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三)专业建设稳步发展,学科建设卓有成效

“十二五”期间,汉语言文学系有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个:中国文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文学、基础写作;自治区品牌专业1个:“语文教育”;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院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

“十二五”期间,我系课程建设以“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精品课程”为递增层次,制定了《汉语言文学系课程建设规划》截止2015年底,33门专业课中有26门专业课程通过学院合格课程验收,占本科课程总数的79%;2门课程建成学院优质课,占课程总数的6%,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将有序推进示范课、精品课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系“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为院级重点学科;在研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公开出版教材及专著5部;发表教科研论文60余篇。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十二五”期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建成校内“可视录播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文秘速录实验室”三个实训室,已初步形成融基础实训(可视录播实训)、专业实训(非线性编辑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文秘速录实训)三大层次的实训中心;实践专用摄像机、照相机40台,非线性编辑机42台等教学设备,总计价值500万元的实训设备,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根据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师范类特点,依托本地教育资源,与临河城区13所中小学签署实习基地协议,每年有百余名学生在这里实习或见习。

新闻专业与北方周末报、内蒙古晨报社、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市广播电视台、巴彦淖尔市视觉繁美文化传播公司内蒙古大漠君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6家内蒙古自治区的新闻媒体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满足新闻专业实践教学需求。

(五)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就业取得良好成绩

“十二五”期间,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认真探索和实践“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学生社团有10个,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各类奖项62项。“十二五”期间,我系3次荣获学院团学工作先进集体奖。

“十二五”期间,我系重点开拓巴彦淖尔市及周边地区就业市场,大力拓展了京津冀、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以校内大型双选会为主体,企业地方专场招聘会为延伸,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为依托”,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双选平台。“十二五”期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二、存在问题

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系工作中的不足日益显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应用型特色不够明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人才梯队建设亟需加快;三是专业的优势特色没有形成,课程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四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亟需深入,实践教学质量需提升;五是学科建设亟待加强,学术积淀不够,学术成果不足,专利意识不强;六是领军人才缺乏,团队建设薄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少。七是科技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十三五”期间的办学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总体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套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战略部署和要求,以“互联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导航,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要目标,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探索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凸显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坚持以党建和德育工作为抓手,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人才;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建设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力争通过五年建设,使汉语言文学系办学规模及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建设目标和任务

紧紧围绕“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基本办学定位,经过“十三五”建设,达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学科专业结构明显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队伍明显壮大,科研与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总体目标。力争实现打造一个优势专业(汉语言文学)、建设一个重点专业(新闻学)、新建一个朝阳专业(网络与新媒体)的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十三五”期间,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稳定在800人左右,其中本科生500人,专科生300人;举办本科专业三个: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科专业三个:语文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新闻与传播 2018年申报),形成本专科教育同时并存、专升本专业对接的办学规模。

2.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幅度增加专任教师总量,着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到2020年,教职工总数稳定在50人左右,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超过80%,生师比控制在18:1以内。

五年内计划引进10名左右博硕研究生,使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教师达到70%左右。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技术职称,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40岁左右高学历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行业专家人才引进机制,逐步实施行业专家进课堂计划。通过外聘行业专家、客座教授、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式,形成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到2020年,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专业,行业专家进课堂比例达40%以上。

以重点学科、高水平学术团队和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为着力点,加快培育和引进自治区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力争2020年末实现国家级或自治区教坛新秀”和“教学名师”等突破。

3.专业建设

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转型,打造专业群。到“十三五”末,本科专业数量稳定在3个以上,专科招生专业控制在3个左右,建成特色专业1-2个。深化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在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自治区级规划教材2~5部。力争2020年,取得国家级或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荣誉称号。

4.学科建设

通过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发展,以学科特色支撑专业特色;以科研实力的提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科技平台建设,打造团队,为教学服务,为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服务。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凝炼学科特色,形成特色学科。在院级重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创新发展意识,稳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十三五”期间,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业链,大力促进应用型学科群建设,提高学科间关联度,以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为学科基点,建成院级重点学科2个,力争2—3个学科达到自治区重点学科或重点培育学科水平,取得所有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

5.科研和服务平台建设

“十三五”期间,努力凝练产学研特色,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实践教学转型发展,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对接企业生产实践。“十三五”末,力争建成自治区重点实验室项目1个、人文社科基地培养项目1个;院级科研与服务平台1-2个。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争取立项国家级课题2项以上,省部级课题10项以上,市、院级课题15项以上;出版专著2~5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以上;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优秀社科等奖项2项以上。

6.学生教育管理和就业指导工作

“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更新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理念,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与各种技能;加强“三自一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进一步完善教育与管理规章制度,达到依法治校的目的。

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十三五”末,建成稳定的就业实习实训基地30个,以满足学生实习见习需要。继续保持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0%以上。

四、措施与保障

(一)加强党建与德育工作,保障学科专业建设和谐、科学发展

1.结合学院发展状况,全系师生内开展两学一做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河套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推动事业发展。通过加强系文化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发挥系党总支和全体党员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等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凝聚广大师生,为学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双师型”教师。

2.根据教育规模和社会发展需要,提高教授、副教授、博士的数量和比例,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符合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3. 加大行业教师和博士的引进工作。

4.有计划地派出出国访学、进修和到行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力争有5~8人获得相关职业高级资格认证

(三)积极培育专业生长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

1.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专业调研与改造。一方面优先保证现有专业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培育专业生长点,对拟新增专业实行重点培育。对现有的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应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

2.加强专业教学管理,建立专业教学状态数据统计、分析和定期发布制度,在系内按专业开展教学动态评估,促进各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步伐

1.建立“三通型”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与管理,积极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通、课内与课外贯通、学校与媒体联通”的“三通型”教学体系。

2.建立“三层次”立体化教学平台。建立由“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创新技能训练”组成的“三层次”立体化教学平台。

3.推行“项目制”教学模式改革。通过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体系、拓宽教学模式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

4.围绕专业设计大型活动。通过举办传媒文化节、专业创作和专业竞赛等活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5.围绕项目实践,探索行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技能训练项目、各级各类专业比赛等方式,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学。探索行业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6.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仪器设备,整合现有资源,强化资源共享意识,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7.拟成立“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目标。

8.实行学生工作室制度。建设摄影、编导等多种工作室。

)深化拓展专业与行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1.“十三五”期间,应强化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拓展巴彦淖尔市、县、区等行业单位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业务研讨、专家互聘等方面的合作。

2.共建“巴彦淖尔市电子商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合作,积极为地方发展服务,力争成为传媒类产业的智力资源库、人力资源库和人才培训基地。

3.与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同成立“微电影制作工作室”,使之成为专业实训的强有力基地。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1. 以民族性、地域性为研究重点和思路,搭建“蒙汉文化传播与交流”研究平台,实现蒙汉文化协同研究发展目标。

2.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加强科研梯队建设,以培养骨干为抓手,抓好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3.制定系科研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加强与外界的学术联系,以学科研究方向整合科研队伍,重点组织课题立项申报。

4.每年资助3~4名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级别学术会议,邀请2~3名知名专家学者来我系开展学术交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5.力争承办国家级、省部级学术会议1~2次,提升专业知名度,拓展教师的学术视野。

6.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鼓励教师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积极为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各种有利条件。

7.组建专业科研团队,搭建交流平台,力争形成3~5个稳定的科研方向。

8.规划出版专业教材,并积极投入使用。

)拓宽交流合作渠道,加快服务地方进程

1.实施国际交流计划。在河套学院推进学校国际化战略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选派优秀师生参与国际交流计划。

2.拓宽与社会各界联系。加强与社会各界用人单位以及兄弟高校的联系,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学术资源,扩大我系的社会影响。  

3.根据人才市场需求 ,面向用人单位,推进周边县、市实践基地建设。

4.实行开放办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通过业务培训、横向课题、产学合作等形式,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提高办学效益。

                         汉语言文学系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  邮编:015000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478-84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