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艺术设计-课程标准-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广告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加入时间:2011/11/16 21:23:22 来源:admin 访问量:197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广告心理学》是广告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核心课,是广告设计方向专业知识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开设此课,其教学对象是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生。设置《广告心理学》该课程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强化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科学思维。任务是讲授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启发学生运用广告心理学的理论原理去解释广告出现的现象、问题,从而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广告实践活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广告心理学的一般概念与原理,能对实际广告活动做一定深度的理性思考,并能有意识地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其它专业学习与实践。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学生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能够利用所学的广告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广告活动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将有关理论原理自觉不自觉地应用到广告活动之中,使广告活动变得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二)具体目标:
1.掌握广告,广告心理学,消费行为等基本概念.
2.掌握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以及广告的影响。
3.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4.掌握广告信息接受与传递心理规律。
5.熟悉了解广告策略、策划、说服、表现等各个广告活动中的心理。
6.掌握对各广告要素的心理效应和广告作品的心理分析方法。
三、课程设计思路
《广告心理学》课程根据我院广告艺术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实际、实用、实践”等高职教学特点,妥善处理好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关系。课程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项目实训为载体,着重加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本课程依据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定位,设定本课程的目标。依据本课程的目标,设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解决本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最大难点,本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施。
1、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教学之中,加强案例教学,以间接的实践经验,加深对广告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理解
2、将实践教学融入课程教学的体系之中,以模拟实验和校外实践的教学方式,达成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实现知识向实践动手能力的转化。
3、把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作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两种基本方法,并将其制度化、模式化。
4、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将其进一步提升为本专业多门主干课实验教学整合的平台,从广告市场营销到广告策划,从广告创意表现到广告媒体选择,从广告设计到广告管理,充分发挥本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科学的广告上术是依照心理学法则的。
(2)使学生掌握有关广告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特点、广告心理学的科学概念、表现形式、基本规律和特点,并初步运用于广告实践。
(3)使学生熟悉广告效果测评理论及方法
二、能力目标
使学生对广告心理有个基本的了解,并可以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广告作品、广告整体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进行分析,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广告实践中去。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第一章 广告心理学概述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广告、广告心理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商业广告的分类、功能和作用。
3、掌握广告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4、掌握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
1、广告与心理学概念
2、广告心理学研究对象
3、商业广告功能作用于分类
4、广告心理学的作用
5、广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广告的吸引力和注意理论
1、掌握注意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2、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广告宣传与制作。
3、掌握引起注意的广告设计技巧。
1、注意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2、广告信息的内容特征对注意的影响
3、刺激物特征对注意的影响及其广告策略。
第三章 广告的知觉与理解
1、掌握知觉及其与感觉的关系。
2、掌握知觉的特性。
3、掌握广告知觉中的偏见。
4、掌握广告词汇在广告中的应用技巧
1、广告知觉的概念
2、风险知觉与广告
3、广告理解概述。
第四章 广告的需要、动机理论与应用
1、掌握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2、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掌握消费者动机形成的原因和动机类型。
4、掌握需要、动机规律对广告作用。
1、需要的概念和种类。
2、消费需求特征与广告诉求。
3、动机体系与动机冲突。
4、动机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作用。
5、消费者购买动机的模式和类型。
6、需要动机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第五章 广告的记忆理论与应用
1、掌握广告记忆的概念及其过程。
2、掌握有助于广告记忆的策略。
3、掌握消费者决策的信息来源和决策过程。
4、掌握广告品牌记忆的策略。
1、广告记忆的概述与过程。
2、广告与联想。
3、增强广告记忆的方法和策略。
4、知名度品牌在广告中的作用。
第六章 广告想像和暗示理论与应用
1、掌握广告联想在广告中的应用技巧。
2、懂得如何在广告中应用暗示。
1、广告想像的概念和类型。
2、想像广告的应用。
3、广告暗示的概念、种类、功能。
4、广告中如何运用暗示
第七章 广告说服理论与技巧
1、熟悉影响广告说服效果的因素。
2、掌握广告说服的理论与技巧。
1、广告说服理论的概念。
2、影响广告说服效果的因素。
3、广告说服的方式与技巧。
第八章 广告说服与态度和情感的变化
1、掌握态度与购买行为的关系。
2、掌握态度形成改变的过程。
3、掌握情感理论在广告中的应用。
1、态度的功能和概述。
2、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3、情感理论及其应用。
第九章 广告要素及其心理效应
掌握众多广告要素在广告中的心理效应和广告要素的应用原则。
1、画面的表现形式和心理效应。
2、语言形式特点和特殊心理效应。
3、音响的表现形式和心理效应。
4、颜色心理效应和应用原则。
5、人物模特的心理效应及在广告中的制作原则。
第十章 商品购买心理与广告宣传
1、掌握在商品购买中的广告心理功能。
2、掌握消费心理和广告宣传的关系。
3、掌握个性心理的消费特征与广告宣传的关系。
4、掌握互联网广告的特点、意义和广告心理功能。
1、广告宣传与购买心理的关系。
2、一般购买心理与广告宣传。
3、购买的个性心理和广告宣传。
4、互联网广告与商品购买。
第十一章 广告媒体的运用及其心理效应
1、掌握广告媒体的分类和特点。
2、掌握广告媒体选择的原则和影响广告媒体选择的因素。
3、掌握广告媒体对消费者的心理效应。
1、广告媒体的定义分类。
2、广告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心理。
3、广告媒体的心理效应。
第十二章 品牌选择与商标设计心理
1、掌握品牌选择的形成过程和广告心理策略。
2、掌握商标设计的心理要求和心理策略。
1、品牌的选择心理分析。
2、商标设计的心理要求和策略。
第十三章 广告心理效果测定
1、熟悉和掌握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相关概念。
2、熟悉方法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与技术。
1、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概念和含义。
2、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过程及其特征。
3、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原则和意义。
4、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程序与类型。
5、广告心理效果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课时分配表
【有关说明】
1、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任课教师能够指导和监控学生的自学。
2、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加强实践实训教学,督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法
1
2
讲授+案例
第二章 广告的吸引力与注意理论
4
讲授+模拟实验
3
第三章 广告知觉与理解
第四章用 广告的需求、动机理论与应用
讲授+社会实践
5
第五章 广告记忆理论与应用
6
第六章 广告的想像和暗示理论与应用
7
第七章 广告说服的理论与技巧
8
9
第九章 广告要素及心理效应
10
11
第十一章 广告媒体的应用及心理效用
12
第十二章 商品选择与商标设计心理
13
合计学时数
36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多方式进行。(电视课是本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收看。)
2.讲授与自学
讲授课紧密配合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启发等方式。
自学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学情强调自学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理论的理解。
3.作业
本课程的作业主要由三种方式组成:一是依据各章的思考题,结合自学教材内容进行思考或答疑(包括概括和联系实际等)。其二是做练习,如掌握熟悉各种测评方法、计算等。其三是课下参与社会实践。
二、评价建议
考核形式:试卷答题。
考核方法:本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平时作业占50%左右,考试成绩占50%左右,综合成为该门课程期末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按照课堂内容要求制作;考试形式为试卷答题,其他作业将会作为考试成绩的参考。
学分说明:学生期末考核成绩及格,取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1.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推荐的教材,但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讲义。
2.编写与自己的讲义匹配的案例及课程教学材料。
附录教材及主要参阅书目
【教材与参考书目】
指定教材:
广告心里学课程教材选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备注
《广告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希庭、冯江平
参考书目:
广告心理学课程参考教材选用情况
黄合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广告心理》
马谋超
中国物价出版社
《现代广告心理学》
马建青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一条:《网页动画设计》教学大纲 下一条:《CI》教学大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