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套学院获批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学院依托生命科学馆、解剖数字人展馆、应急救护体验馆、智能机器人创新科普馆等4个科普场馆开展相关科普工作,经过1年度努力工作,学院科普基地在科技人才培养、推动区域科普水平发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现就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自评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为加强和规范科普工作的组织、实施、评估,不断提升学院科普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学院制定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河套学院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和服务工作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丽教授分管,科技处处长于新海教授总体负责,由科技处统一组织,各部门、院系积极配合完成。
科普基地由生命科学馆、解剖数字人展馆、应急救护体验馆和智能机器人科普馆4个场馆构成,分属于医学系和机电工程系,院系主任为场馆第一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场馆采用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开展工作,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岗,由党员教师带头负责馆地科普讲解工作,再由党员教师带动专业相近的普通教师加入志愿宣讲团队,依托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河套学院分队等学院平台培养学生党员、团员成为科普志愿服务宣讲员,目前已培养志愿科普宣传员达20人。此外根据科普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制定了《河套学院医学系科普基地预约与参观须知》《河套学院医学系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安全须知》《河套学院医学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讲解员岗位职责》等管理规定,为科普基地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更好的组织保障。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学院科普基地现有室内面积1039 m2,新增设备总价值为610余万元,新增物理现象揭秘、先进机器人观摩、机电一体化演示等科普项目3项。本年度学院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天数约为300天,举办科普教育活动57场,服务学院全体师生、巴彦淖尔市中小学和社会群众25510余人次。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本年度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6场,参与人数20000余人次,具体情况如下:
(1)科技艺术节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公众对科技创新的热情,科普基地参加了河套学院的科技艺术节活动,活动现场智能机器人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成为现场最受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目光。

(2)科普专场讲座活动。河套学院举行大学生科普专场讲座,杨茂林老师讲解了机器人的主要功能特点,总结了河套学院学生取得的各项优异成绩,分享了丰富的科普知识,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普盛宴。

(3)科技创新活动。河套学院举办以“突破常规,创造未来”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小报绘画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小报绘画的形式,鼓励学生探索科技前沿,畅想未来科技发展的无限可能。所有参赛作品在学院科研楼307科普基地进行了集中展示,每一幅作品都独具匠心。展示现场,众多师生驻足欣赏,交流讨论。

(4)全民学急救活动。河套学院医学系、巴彦淖尔市红十字会与双河镇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救”在身边网格守护——《守护生命线练“救”真本领》内蒙古红十字会青少年社会实践项目。此次活动培训63名网格员围绕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进行了8场理论讲解与实操结合模式的基础知识培训。
(5)新生入学教育。学院对入学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科普活动。活动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协力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共举办活动22场,涵盖全院新生3987人。
(6)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实用的科普教育课程。8000多名中小学生现场体验了一场生动、有趣、实用的科普教育课程。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观摩示范演练,学习到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常见的急救技能;通过观察人体仿真模型和数字人软件3D模拟,认识人体解剖结构,全方位了解人体构成和生命发展变化。
2.本年度学院科普基地组织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活动5大类共计33场,参与人数5500余人,具体情况如下:
(1)培育未来急救力量。走进多所中小学、高校,依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定制课程。针对中小学生,用动画、趣味短剧科普日常避险,开展防溺水、气道异物梗阻急救讲座。学生们在模拟场景里实操海姆立克手法,互动踊跃;面向大学生,邀请专家深入讲解AED使用、心肺复苏实操细节,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师生180名,组建校园急救社团,带动身边同学掌握急救本领。
(2)守护老年群体安康。考虑老年人身体状况特殊,培训聚焦慢性病急性发作、跌倒骨折处理。老年人成为重点培训对象,通过案例剖析、实操演练掌握自救技巧;为老人举办健康讲座10余场,用通俗易懂语言讲解急救常识,现场演示轮椅、拐杖正确使用,增设智能穿戴设备使用教学,便于紧急呼救,养老院应急响应更高效。
(3)筑牢基层安全防线。社区、乡镇应急救护活动形式多元,开展急救知识大讲堂20余场,吸引居民广泛参与;利用周末空地组织大规模应急演练5次;网格员、志愿者带头学习,组建社区急救先锋队,日常巡逻排查隐患,遇突发状况第一时间施救;线上借助社区公众号定期推送急救推文、短视频,阅读量累计达1000次,强化居民自救互救意识。
(4)科技活动周活动。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为主题,旨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智能机器人”参加巴彦淖尔市科技活动周,全市第二十九届科普活动周暨乌拉特后旗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大会。科普基地师生展示了一系列精彩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舞蹈机器人、单片机技术应用,智能物流机器人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展示了河套学院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活动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5)科技交流活动。学院科普基地成员们来到了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四中学,与该校的学生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一系列科技作品,如机器人、智能小车、无人机等。这些作品引起了中学生们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围拢过来,与大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大学生们详细地介绍了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和实际应用,让中学生们对科技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大学生们还组织了一些有趣的科技实验和竞赛,让中学生们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在实验过程中,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学院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以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共计9场,培训人数2330人次。
2.学院科普基地在其他重要主题日期间,面向河套学院机关党委、河套学院各系部党支部、学生科、巴彦淖尔市委党校、巴彦淖尔市委巡视办、河灌总局等单位,先后举办了5场科普活动,12940人次参加。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学院科普基地通过学院院系网络平台及时向公众公布各项科普宣传活动开展的信息,为全院师生以及社会公众获取最新咨询提供了便捷,同时在网络平台对4个科普馆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也方便公众充分了解医学系科普教育基地的情况。与此同时,学院科普基地利用网络平台对于活动情况进行及时报道,对于科普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借助网络做了更加广泛地科普宣传,通过网站发布相关新闻报道8条,总阅读量为1000余次。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本年度科普基地投入相关经费610万元,现有专职科普人员7名,兼职人员4名,专职讲解人员10余人,科普志愿者讲解员50余人。此外,基地申请500m2展厅,今后将开发新的科普展教品,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项目等,形成小具规模的科普场馆,并及时面对校内外学生开放科普展品,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的展教资源,强化主题展览和科普活动,提高展品设计与制作水平。
二、特色工作
(一)科普服务完善,受众广泛
科普活动面向学院内、中小学校定期进行科普讲座,讲解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生命科学馆”、“解剖数字人展馆”、“应急救护体验馆”免费对外开放并提供预约参观服务,让公众方便安排时间,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生命科学。
(二)科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生命科学馆”、“解剖数字人展馆”、“应急救护体验馆”是集医学实验实训教学、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学术交流以及弘扬生命与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生命科学馆馆内共分为八个展区,分为标本展区及生命意义主题文化展区。各标本展区展示了人类生命孕育过程和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揭示了人体的奥秘。解剖数字人展馆配备4个数字人互动设备,让公众亲身体验生命科学的魅力。应急救护体验馆可供多人同时体验,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术、创伤急救、常见意外急救及常见病的急救处理等。通过观摩和体验各种抢救过程,为参观者普及和推广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开展弘扬生命、保障健康的宣传教育。
(三)科普讲解比赛,精彩纷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服务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青少年科普研学,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院科普基地定期召开科普教育基地志愿服务座谈会及培训工作,科普志愿者培训以及科普讲解员大赛。河套学院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提升了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的专业素养和讲解能力,推动了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学院科普建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四)多元化活动形式,满足不同需求
科普活动过程中采用科学实验、科普讲座、科学展览等多种形式,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工科学生毕业设计和教师科研项目等不断创新科普内容,通过多种方式能够将学生的项目作品和科普工作有效结合,让中学生们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提升科普工作时效。
(五)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细化科普内容
针对中学生和大一新生在组织科普活动时精心策划了具有针对性的科普内容,以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例如针对临河区第四中学的中学生精心设计了和物理学科相关的科普实验内容;针对大一新生通过科普讲座结合作品演示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为科普基地增添新鲜的血液。
三、问题不足
1.尚未建立网络媒体预约平台,公众暂时无法通过网络进行预约咨询科普宣传活动。
2.因生命科学馆、解剖数字人展馆设备的特殊性,无法开展移动科普教育。
3.由于场地限制,生命科学馆的更新和升级一直未能完成。
四、工作建议
1.加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经费保障,提高活动的专业性和效率,丰富科普的内容和形式;
2.深入调查研究,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策划更具针对性的科普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
3.强化与中小学需求对接与合作,继续与巴彦淖尔市的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4.扩大各个媒体平台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科普工作氛围,增加科普基地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为更多民众开展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