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院系: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促进教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准确定位和深度发展教师个体的教学能力优势,拓展教学视野,激发创新热情,更好地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请各院系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和助教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范围
全体任课教师。
二、活动方式
集体备课活动以课程组为单位,由课程负责人召集,围绕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课堂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知识图谱建设、教师教学发展等主题,在课程组内、课程组间开展交流活动。
三、活动程序
1.前期准备:各课程组负责人在要考虑课程特点,根据2022版(OBE理念)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认真准备,重点做好所负责课程的教学PPT、教案、教学视频、预习习题、考试试题、课程思政案例等材料的编写、修改和完善工作,满足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2.集体研讨: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计等开展研讨,共同探讨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形成有效的建设意见,确定更好的完善方案。
3.完善提高:各课程组负责人综合集体研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各项资源建设,优化教学方案。
四、活动要求
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考核要求,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不断探索适合本专业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交流,总结教学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每个学期,每个课程组,至少开展2次课程组内集体备课活动。
2.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需要由课程组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每个学期末,院系填写《集体备课活动汇总表》并在院系存档备案。《集体备课活动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hyjwcjwk@163.com。
3.暂时未构成课程组的课程,鼓励任课教师参加其他课程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就共性教学主题参与交流,或与其他高校同类课程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平台进行跨校交流,并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4.请各课程组、专业、院系应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实践性工具,使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课程名称 |
|
开课院系 |
|
课程组成员 |
|
备课时间 |
|
备课地点 |
|
备课主题 |
|
备课参加人 |
|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含活动照片) |
|
课程负责人签字: |
开课单位教学工作负责人签字: |
附件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附件2: 《集体备课活动汇总表》 |
开课院系(公章): 课程运行学期:20 — 20 学年第 学期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备课时间 |
备课主题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