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
站内搜索:
 
 学院首页  首页  部门介绍  教学文件  实验安全  质量监控  实践教学  师资培养  招生考试  评估信息  学籍学历  质量工程 
  质量监控
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监控 > 正文
 

河套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5日 16:47   来源:教务处   浏览次数:[]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西部的一所综合性应用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祖国北疆,黄河几字弯头,享誉盛名的河套平原。河套学院的前身是1985年创建的河套大学,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经教育部备案;2012年河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套学院;2016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整体转型试点院校。2018年底,在黄河之滨建设的新校区(双河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学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亲临河套学院调研,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高校指明了方向。经过十年建设,学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应用型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设有蒙古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数学与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水利和土木工程系、农学系、医学系、经济管理系、艺术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教育系化学环境工程系及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荣校”的办学传统,努力践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校训,恪守“培育高尚、追求卓越”的校风,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定位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办学实际,确定了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推动学院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以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不断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总体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巴彦淖尔,面向中西部地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2-2023学年,学院新增设了1个本科专业,共有本科专业37个,涵盖了9个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比例为:工学类12个,占32.43%;文学类6个,占16.22%;艺术学类4个,占10.81%;理学类3个,占8.11%;农学类3个,占8.11%;管理学类3个,占8.11%;学类3个,占8.11%;教育学类2个,占5.40%;经济学类1个,占2.70%。

(三)全日制在校生

随着学院办学条件逐年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声誉不断提升,本科生规模不断扩大。2022-2023学年,全日制在校生11203人,其中本科生10615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94.75%,较上一学年增加3.73%;专科生588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25%;共有少数民族学生2653人,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23.68%。

(四)本科生源质量

1.招生计划及宣传情况

2022-2023学年,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产业结构特点,科学合理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招生宣传工作。面向全国8个省区,共放本科计划数2010人,实际录取数1935人,招生计划完成率96.27%。

2.本科生源质量状况

2022年学院有35个本科专业招生,共录取本科生1935人,其中区内招生1769人,区外招生166人。本科提前B批次录取区内考生200人,本科二批次录取区内考生1569人、录取区外考生166人。普通文科一志愿录取率为100%,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21分;四川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45分。普通理科一志愿录取率为95%,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15分;河南省录取最低分数高出最低控制线57分。2022级新生报到率为97.82%,其中蒙古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510人,占比26.36%;来自于农村的学生1406人,占比72.66%,来自于城镇的学生529人,占比27.34%。

二、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注重教师的引进培养,着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基本满足需要、结构渐趋合理、整体素质和能力基本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师队伍。

1.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2022-2023学年,学院共有专任教师645人,外聘教师68人。

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教授43人(含其它正高级3人),副教授192人(含其它副高级1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6.43%;讲师285人(含其他中级8),占比44.17%;助教92人,占比14.26%其他33人,占比5.12%

学位结构:专任教师中,有博士61人,硕士39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1.32%;双师双能型教师117人,占专任教师的18.14%。

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181人,占比28.06%;36-45岁教师112人,占比17.36%;46-55岁以上教师278人,占比43.10%;56岁及以上74人,占比11.47%

学缘结构:专任教师中,毕业于外校境内高校的教师589人,占比91.32%;毕业于境外高校的教师53人,占比8.22%。

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学缘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2.生师比

学院有折合在校生11559.1人,专任教师645人,外聘教师68人,生师比为17.02:1,各专业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3.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2022-2023学年,主讲教师581人,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9.3%,全部通过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资格培训。教师整体素质能够满足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22-2023学年,学院在职教授40人,开课教授39人;学院开设本科课程共5641,其中教授授课219门次,占课程总数的3.88%;教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105门次,占课程总数的1.82%

5.教师培养培训

河套学院一直将教师培养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依托党委教师工作部与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师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教师培养,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1)着力推进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将教师师德教育作为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教师工作部牵头、职能部门和院系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师德教育工作。通过开展师德相关文件制度学习、师德专题教育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月、师德警示教育、师德先进典型宣讲等活动,不断引导教职工坚定立德树人初心,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学习制度,强化师德教育;不断完善教师荣誉制度,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发挥典型引领和辐射作用,每院系选树师德典型不少于1人;建立健全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落实师德失范行为通报预警制度,提升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水平。

为不断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激发内生动力,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的“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学习。

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师德师风“七个一”专项行动,根据《河套学院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七个一”专项行动的安排意见》文件要求,组织各部门、各院系落实“七个一”专项行动。通过掀起一轮学习热潮、树立一批先进典型、畅通一个监督平台、作出一项庄严承诺、落实一份关爱清单、开展一轮督查检查、填写一张调查问卷七项行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严格教师师德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教师任课的最主要依据,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及教研课题申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多措并举开展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进一步助力教师业务素质提升。选派3名教师参加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训。选派3名教师参加自治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相应任课教师培训”,146名教师参加培训并取得培训证书。选派5名教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润德启智”课程思政大讲堂培训,参加培训教师为全校专任教师进行了宣讲。

利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组织567名专任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参加了2022年教师寒假研修;751名教职工通过登录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线研修了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专题;816名教职工通过登录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线研修了2023年教师暑期研修;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多项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活动成效显著。

加大教师企业锻炼力度,多形式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利用暑期选派36名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提升实践技能水平。选派14名教师赴北京、威海、大连、呼和浩特、武汉等地,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项目,有效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紧抓青年教师培养,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切实落实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进修培训制度,为新入职教师选派指导教师,“一对一、结对子”,实现新入职教师助教工作全覆盖,助力青年教师成长。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青年教师队伍创新活力,促动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建立新教师岗前培训与高校教师资格相衔接的制度,2023年上半年开展高校教师资格培训与测试(面试)工作,共培训包括内蒙古美术职业学院教师在内的拟申请高校教师资格人员81人,成立教育教学能力测试(面试)专家委员会,测试拟申请高校教师资格人员51人。举行了2022年度新入职教师入职宣誓仪式,61名近三年新入职教师参加宣誓。组织开展2023年中西部高等学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经选拔推荐1名新入职教师参加国培示范项目。

多举措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举办了为期3天的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学院邀请到全国最美辅导员刘国权,内蒙古自治区最美辅导员、第十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沈晓倩,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高校辅导员、内蒙古大学交通学院辅导员莫伶,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任丽洁,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勤,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主任李一吉,分别围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五度”工作法、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赛事解读与备赛攻略、辅导员工作实务、辅导员对特殊学生的识别与应对、三全育人视角下学生工作的思考、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作专题报告。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团学科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共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学院通过技能大赛、专题研讨、案例分享等形式,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4)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遴选先进典型参评巴彦淖尔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获评巴彦淖尔市先进集体1个,巴彦淖尔市优秀教师1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优秀德育工作者1人,优秀班主任1人,优秀高校辅导员1人;组织开展了2022年教师节表彰活动,评选出院级教育教学服务管理先进集体4个、师德先进个人6人、优秀教师1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4人,向38名光荣在岗35年的教职工颁发了荣誉证书,引导教师见贤思齐,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22,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419.35万元,生均日常本科教学运行支出2279.18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085.63元;其中,学生活动经费支出49.8万元。本科实验、实习经费228.6万元;其中,本科实验经费107.2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00.99元;本科实习经费121.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14.37元。

(三)基础设施

学院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本科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1.教室、实验室、机房建设情况

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241间,同频互动教室296间,标准化考场212间,微课慕课录播室12间,语音室3间,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室1间,同声传译室1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公共计算机实验室12间,专业机房30间,教学用计算机总数达到2521台,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达25台,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144个。

学院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459间,其中实验、实训室308间,琴房138间,画室12间,美术展厅1个

学院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71.2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3.03万元。教学仪器、设备的不断投入,为学院实验课程的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2.实习基地

2022-2023学年,学院与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共建184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有效地支撑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3.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07.95万册,生均纸质图书93.39册;电子图书631881册,电子期刊392438册,图书资源总量1799218.33册,生均图书155.65册。丰富的图书及数字资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4.教学行政用房

校园占地面积1047.98亩,总建筑面积43.84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8.65万平方米,生均25.57平方米;实验室面积2.6万平方米,生均2.40平方米;实习场所面积3平方米,生均2.70平方米。

5.体育场馆

现有室外田径场3块,室外运动场40块,足球运动场3块,总面积8.84平方米;室内运动场馆0.93万平方米,室内外运动场对师生全部免费开放。

6.校园网

学院不断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校园网主干10000Mbps,接入带宽3000Mbps学院网站IPv6/IPv4双栈访问已完成5G网络校园全覆盖,实现了网络资源的智能、快捷、安全访问,方便了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建成校园网核心机房和云计算平台。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对全区教育系统门户网站IPv6支持度进行测评学院以首页IPv6访问支持度100%、二级内链支持度100%、三级内链支持度100%、IPv6支持度评分100分的评测成绩,在全区本科院校IPv6支持度评测中名列第一。

学院已建成网站集群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学生工作管理、心理测、档案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一卡通系统服务平台系统及智慧教室平台等数字化校园网站集群系统,拥有优良的网络信息服务功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学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对学院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对接,强化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思路,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秉承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OBE理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组织全院教师深入学习研讨OBE教育理念;通过开专题研讨会、师生座谈会、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调研论证会、线上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2023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工作制定了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及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规范,将学生发展中心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产出导向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中根据河套学院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实现培养理念、培养定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培养成效有机统一。

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调研、专家评审等环节理清了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对标国家质量标准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制定《河套学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河套学院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及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实施意见试行》《河套学院本科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施意见试行》,合理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确保毕业要求能达成、培养目标能实现。各专业负责人通过调研论证、专题研讨等形式确定了各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合理设计毕业指标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每门课程的毕业生能力培养目标,更新了课程体系与内容,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融入专业发展,强化了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在专业中的应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学,做到院系开课有计划、教师授课有大纲、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有程序、教学过程质量有监控。通过落实教学任务、编制课程表、核实课程成绩单等方式掌握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和理论教育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不断深入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制定《河套学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施方案》,与巴彦淖尔市民委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立项研究课题11个,开展主题宣讲8场,组织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培训4次,在巴彦淖尔日报发表文章4篇;充分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作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省级期刊、巴彦淖尔日报发表文章7篇;组织开展学院班子成员与各院系班子成员听评思政课活动,继续实施党委委员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法治宣传培训,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思想觉悟

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统一部署,组织6470余名学生通过电视、手机等方式收看全区大中小学《开学第一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政策宣传月”专题讲座,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黄健教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邀请傅锁根教授作了题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专题讲座;召开形势政策报告会,邀请巴彦淖尔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功明作了题为《乌兰布和的丰碑——学习杨力生和他留下的宝贵精神》的形势政策报告;邀请陈志国老师作了题为《一部书描写一个人 一个人影响几代人——〈杨力生:乌兰布和丰碑〉创作过程》的专题讲座;面向学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市英烈讲解员大赛,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我院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开展“理响新征程”理论宣讲比赛、“习语金句书法(剪纸)比赛、“牢记嘱托心向党、青春献礼二十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我们的新时代”理论微视频大赛、“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国防知识竞赛组织“踏上新征程 奋楫再出发”2023年春季学期第一次升国旗仪式、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踔厉奋发向未来 奋楫扬帆启新程”——毕业晚会暨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引领青年学生在各类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情怀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公共必修课教材,做到师生全覆盖;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作为学生必修课;严格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文件规定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阵地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根据《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实施方案》河套学院关于开展“课程思政”专项集体教研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加强思政课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3学分2019级专升本独立成班的班级在第3学期(即2022年秋季学期)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2020级本科生第5学期(即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2021级本科和2022级本科第6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2020级专升本第1学期(即2022年秋季学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积极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显性教育功能。为全面推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学院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项教研活动月,覆盖全院14个院系45个教研室的全部专任教师,拓宽了教师们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们在分析和讨论中掌握了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的选择路径。

按照《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河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创新理论进课堂,深化“四史”教育,继续开设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模块;修订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纳入师范类专业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选拔4位教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了“润德启智-课程思政大讲堂”经验交流。开展“课程思政”本科示范课程项目申报工作,立项院级“课程思政”本科示范课程项目3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入学院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微课大赛等竞赛活动评分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挖掘和丰富专业课程育人内涵,学院举行了第二“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共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5名,并推荐五位教师参加自治区复赛。努力打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不断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主题班团活动40余场、主题宣讲活动30余场次,开展“牢记领袖教导·青春建功北疆”朗读分享活动37次“河院团团”微信公众号累计转发、发表文章824篇,阅读点击量198307人次其中2篇稿件被共青团中央选用开展河套学院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45名学员参加培训通过院系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学雷锋”系列活动“河套学院、河源团团、河院团工”微信公众号,“两微一端”团学新媒体工作矩阵,“到梦空间”第二课堂成绩单,“智慧团建”平台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高。

截止20238,学院已建成自治区级思想政治工作“名师工作室”2个、院级“名师工作室”6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名、教坛新秀3名;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1个,自治区级“五四红旗团支部”3个;获批自治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132”模式下“实践育人”工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类精品项目;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项目评选中,获批全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项目

(三)专业建设

学院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按照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河套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十四五”规划》《河套学院专业优化调整工作方案》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学院专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将“需求导向、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动态调整”的专业建设原则落到具体工作中,严格执行专业调整机制、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采取限制招生、停止招生、专业合并直至撤销的办法和手段,使学院的专业结构和布局日趋合理专业集群合力显著特色专业优势凸显2022-2023学年,新增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达到37个,突出了学科专业布局与区域行业产业需求的对接。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下发了《河套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开展微专业申报相关工作;制定了《河套学院辅修学士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开展辅修学士学位教育;制定了《河套学院推进新农科建设工作方案》,加快学校新农科建设步伐,大力培育卓越农林人才,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地区经济发展。

截止20238学院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数量达到10个;另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与相关企业共建校企合作专业10个

(四)课程建设

学院遵循“夯实基础,多向选择”的原则,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和素质拓展模块等模块化课程,课程体系不断优化2022-2023学年,学院共开设本科课2052;开设网络通识教育课程523门;其中,通识教育采用线上网络课程选修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院持续强化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和示范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目标的课程建设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本科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0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根据《河套学院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要求,新增立项院级合格课程255门,评选产生优质课程4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

2022-2023学年,开设课程5641余门次,涉及各类课程974门;参与授课教师数60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168人、讲师242人、企业教师12人;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489人,平均在线指导3次。2022-2023学年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访问量达1643万余次,活动量达114万余次,作业发布次数达1.5万余次,教师批改作业次数达28万余次,发布考试次数达4千余次,教师发帖数达4千余次。

(五)教材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作为公共必修课教材,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征订工作,精心组织师生征订,达到教材全覆盖。根据《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教材的选用、审核与管理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课程教材必须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

为不断推进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2022-2023学年,制定了《河套学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教师教材、教辅用书编写备案工作安排意见》《河套学院教材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文件;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参加组了《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专项培训,培训教师13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重点教材数据开展统计工作,共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56册次,撰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监控,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严格执行《河套学院关于调整教材征订方式的意见》和《河套学院教材质量评估管理办法》,严格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监督作用,组织师生对选用的教材进行质量评估和实用性评价,师生对选用的教材满意率达99%以上。组织各院系开展教材自查工作,全面掌握各专业教材使用情况,共自查教材1605册次,学生购买率达到了98%。鼓励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2022-2023学年,学院教师主编出版专著6部。

(六)教育教学改革

以新时代教师素质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为导向,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为加强师范类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组织师范类专业院系负责人、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师范类专业认证培训强化师范类专业主体意识,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为学院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不断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支持与管理,积极开展“三个一流”建设项目、“四新”建设项目、应用型高水平本科院校建设项目等本科教育提质创新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组织开展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已立项5项。

抓好人才培养,制定《河套学院“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推进“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各院系和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和实施意见要求,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实施细则与办法,切实将“五育”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和完善推进“五育并举”的长效工作机制。各院系党组织书记和院系主任为责任人,辅导员和班主任为班级“五育”工作负责人,任课教师坚守“五育”教育课堂主阵地,通过三级责任工作制度,周密安排和部署“五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充分发挥教学创新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促动教师之间的交流,提升教师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组织举办了第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分四个组,选派各组一等奖获得者参加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4项二等奖,进一步推进学院教学创新模式改革,促动课堂教学革命。

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素质拓展模块课程体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志趣、性格、能力方面的个性差异。2020级学生通过河套学院教务管理系统选修了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由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进行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共选设课程174门。

(七)课堂教学

严格执行《河套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条例》《河套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河套学院关于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规定》等教学管理制度,严明教学纪律,规范教学各环节,保障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促动高职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承担教学任务的教授占正高级职称专任教师的90.70%,为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学院始终坚持课程教学以单班授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充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单班教学有效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积极思考,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育人质量。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了教案和教学大纲检查及优秀教案和优秀教学大纲观摩活动;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促动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和方式多样化,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根据《河套学院关于举办第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组织举办了第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分四个组,选派各组一等奖获得者参加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4项二等奖,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为推进学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举办了第届微课教学比赛活动,以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录播系统,全部专任教师参与,121件作品进入决赛。

(八)实践教学

学院根据《河套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河套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河套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逐渐形成根据《河套学院2022年度实验室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改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从学院与院系层面建立整改台账,完成实验室安全隐患整改工作。

多措并举,统筹规划,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根据《河套学院关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深入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区域、行业、产业,积极组织现代产业学院申报工作,2023年5月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现代产业学院”“化工新能源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三个现代产业学院揭牌和一个自治区级现代产业学院“河套学院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现代产业学院”授牌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每月进行1次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推行实验室共享共用制度,增加开放实验项目,参加开放实验学生数不少于10%。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7次,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组织实验室安全培训3次培训实验员236人次组织开展了2023年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考试工作制定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各院系在自查实验室安全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应急预案并签订《实验室安全协议》组织各院系开展河套学院实验室项目库建设

2022-2023学年,有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工作又能指导实验的“双能力”教师220人;有专职实验指导人员61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占比1.6%,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

目前与企事业单位共建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84个,平均每个本科专业有5个以上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习管理系统,实现了实习地点定位、实习安全预警、实习成绩考评、实习内容指导等实习过程的全方位监控,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实训管理。学生实习成绩采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综合评定的办法,实现了实习实训成绩评定多元化。

继续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根据对应的学分标准体系,实行学分评价制度,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第二课堂学习情况,实现育人效果可记录、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根据《河套学院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办法》,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社会实践的时间和任务要求,稳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团体、小组、个人形式,假期返乡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各类活动734场次,参与学生达10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54场次;先后举办“梨花文化节”、中华诗词大赛、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书香校园、民族政策宣传月、大学生艺术展演等13项主题活动,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和第二课堂育人质量。深入开展“北疆教育心向党”大中小思政一体化教育实践活动。与团市委密切合作,高质量完成了巴彦淖尔市中职“青马班”开班第一课和实践教学任务,有力推动了校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与“扬帆筑梦计划”,与团市委联合开展假期政务实习和社区实践活动。依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临河区企事业单位及各大社区,开展敬老爱幼、科普宣传、社区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在扩大学院共青团影响力的同时,为团员青年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2023-2024学年,开展“我为青年做件事”、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主题实践活动;组建19支志愿服务队,利用“北疆新时代”文明实践指挥调度系统,开展助学支教、助老助残、文艺演出、关爱儿童等服务类型共计234项,服务总时长达20000小时。

(九)毕业论文(设计)

加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对选题、学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核、撰写与评阅、成绩评定进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性监控。根据《河套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要求,2023年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查重检测,共检测3651篇毕业论文(设计),其中3644篇学位论文(设计)通过检测,通过率为99.8%同时,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向教学院系进行反馈、整改,进一步规范了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

(十)创新创业教育

继续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拓展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开设不少于2学分、32学时的创新创业课程,同时完善创新创业学分奖励制度,在“第二课堂”中设置创新创业模块,该模块由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部分统一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创新方法、企业管理和创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

2022-2023学年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安排,创新理念,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氛围;建章立制,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靶向发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水平;内外协同,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动平台。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举办首次双创活动周;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组织双创培训班学习,开展讲座6场,研学活动2次。组织学生参加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累计参赛项目1083项,其中荣获自治区铜奖2项;成功申报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项,其中获批国家级6项,自治区级18项;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29项;参加“创青春”巴彦淖尔市第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优秀奖3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交个朋友杯”高校大学生校园电商主播大赛,获三等奖1项。共举办线上创新创业公开课1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会议1次,组织外语系师生“英语专业背景下如何专业创新和人生规划”讲座1次,组织参加外校线上有关创新创业大赛讲座7场,组织全院创新创业教师和项目指导老师培训1场。

专业培养能力

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办学定位和《河套学院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不断加强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执行落实专业评估机制、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实现专业结构合理、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实践教学不断强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坚持服务需求导向合理规划设置专业

2022-2023学年,本科专业共有37个。其中,工学类12个,分别为农业水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文学类6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英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翻译;艺术学类4个,分别为美术学、音乐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理学类3个,分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农学类3个,分别为动物科学、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学类3个,分别为财务管理、审计学、国际商务;医学类3个,分别为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助产学;教育学类2个,分别为学前教育、体育教育;经济学类1个,为金融工程。

依据《河套学院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明确专业设置标准,直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增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1个本科专业。进一步发挥学生潜能,拓宽培养渠道,根据河套学院辅修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试行)》《河套学院辅修学士学位教育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保证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自愿申请辅修学士学位;2022-2023学年,确定了汉语言文学、英语2辅修学士学位开设专业,57名学生修读了辅修学士学位

)打造一流专业强化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0个分别是农学动物科学护理学财务管理数学与用数学农业水利工程汉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应用化学

1.农学专业

农学专业于2012年设置为本科专业,至今已培养了20届640余名农学专科毕业生,8届346名农学本科毕业生。农学专业经过28年专科,11年本科的办学经历,2003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农学专业《设施农业》《作物栽培学》《农业气象学》等课程实行校内教师与校外行业专家共同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组建了5个课程组和课程互助组,2016年“遗传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017年“植物保护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2020年《植物组织培养》获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组织培养》获批院级一流课程。农学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套地区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与预警控制实验室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农学专业教师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星火科技12396线上服务等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落实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随着一流专业建设不断推进,农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近三年,学生升学率分别为33.33%、43.90%、34.48%;学生在互联网+大赛荣获自治区级铜奖1项,院级金奖4项,院级银奖5项,院级铜奖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自治区级立项4项,大学生“挑战杯”荣获自治区级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三等奖1项。

2.动物科学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可追溯至1985年的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培养方向是培养农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2004年专业培养方向调整为培养地方畜牧兽医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9年畜牧兽医专业被评为河套大学品牌专业,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012年动物科学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目前共招收12届25个班850余名学生。201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动物科学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紧紧围绕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融入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助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2020年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项,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项;2021年荣获院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022年荣获自治区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人。依托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共建内蒙古肉羊遗传评估方法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科研创新平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中心、巴彦淖尔市博士工作站等,搭建了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圣牧高科、富川公司、金草原集团等当地肉羊龙头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依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羊文化博物馆和校内建设的专业化教室——卜式学堂,挖掘畜牧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情感育人”为抓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近三年,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在参加各类创业大赛中,获自治区级二等奖1项,院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优秀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项,其中国家级1项。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2016届毕业生王守岭同学自主创业,成立了“奈曼旗蒙沁养殖专业合作社”,创立自主品牌羊肉Meatbest;毕业生中3名被牧原集团聘为厂长,4名聘为段长;2021届毕业生端荣庆被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聘为部门经理。

3.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专业的前身是巴彦淖尔盟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具有60多年护理教育历史,2004年并入河套大学正式招收全日制专科学生。2013年招收护理学专业第一届全日制本科学生。2016年护理学科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2019年护理学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同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稳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现有草原英才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院级线下一流课程1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院级本科示范课程1门、院级在线课程5门、院级优质课程13门。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蜱媒人畜共患传染病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解剖数字人、生命科学馆和应急救护体验馆被评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和巴彦淖尔市科普教育基地,现已面向社会培训2500余人次;制定落实“河套学院医学系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成立工作专班,分区分片进行实习基地管理,遴选出42家优秀实习基地,构建了“实验实训室+模拟医院+临床医院+社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已加盟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教育联盟,并与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建立了克隆班合作协议,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优秀的师资力量,促进跨校合作,提高教学质量。现已加入内蒙古自治区医学教育分会,与其他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机构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并不断深化教学研究和改革,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和成果,为提升教学质量贡献力量。采用“一课双师”、行业专家进课堂等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提升与改革,为学生提供实际的临床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在各项技能大赛中表现良好,获得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大学生技能大赛护理专业赛道东北华北赛区三等奖1项;获得自治区第一届康复科普大赛二等奖1次;获得自治区第二届康复科普大赛三等奖1次,多次获得自治区和院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铜奖。毕业生在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宁夏等地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良好,逐渐有了“河套牌”护士的美誉,“河套牌”护士对蒙、京、津、冀、宁等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财务管理专业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在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基础上开设的,于2013年开始招生。2019年财务管理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财务管理专业以《河套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十四五”规划》为指导,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育人理念,构建并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符合“互联网+”时代、数智化财务OBE理念等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适应财务大数据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优良、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本科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已有基础会计、财务管理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院级一流课程3门,院级示范课程2门,院级本科合格课程55门,优质课15门。

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各类竞赛奖励和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比例逐年提高。2021年-2022年7名同学获得第六届科云杯全国大学生本科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国赛三等奖,5名同学获得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数智化企业经营模拟大赛自治区赛三等奖;1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0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0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励志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三好学生”荣誉,1名学生获得自治区奖学金,1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优秀学生干部。112名学生获得助学金;百余名学生参加助学筑梦铸人活动;6支代表队参加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其中1支代表队的项目被选为2022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0多名学生参加了两届全国市场调查大赛,6支代表队获得了自治区奖

5.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身为原巴盟教育学院1981年设立的数学教育专业,2006年被评为院级品牌专业,2012年成为河套学院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201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与北京东方智业责任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大数据分析方向,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20年被评为河套学院一流专业,同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升本以来,专业已建成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院级优质课程6门,院级本科合格课程41门。现有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奖2项,院级教学团队2个,院级教坛新秀1人。通过建立科研平台、成立科研团队、开展学术交流等多项举措积极推进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项目21项、市级项目2项、院级项目43项;公开发表出版各级各类教科研论文157篇,专著、论著和教材14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升本以来,学生共考取硕士研究生71名,其中2018届有25名学生被录取,升学率为37.31%,其中5名学生考取博士研究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近三年21人获得国家级奖项,83人获得自治区级奖项,89人获得院级奖项,其中2022-2023学年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自治区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参赛奖5组,申报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8项,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2项。

6.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临河水利学校设立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2004年并入河套大学,2013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为本科专业,现有8个实验实训室,下设27间分室;双师双能型教师7人;共招收10届14个班552名学生。现有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1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1门,河套学院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河套学院2022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人,课程思政比赛优秀奖1人。

依托河套灌区的地域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现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7个。通过创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内蒙古自治区河套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套灌区生态水利研究中心,不断推进与河套灌区相关管理单位的产学研深度合作与交流,教师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30余项;培养学术骨干10余名。

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不断提升。2016年,获得内蒙古年度大学生“桃李之星”1人。2018年,学生参加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优秀奖。2019年,学生参加全区高等院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获三等奖。2020年,3名学生入围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2项立项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1年,学生参加“南方测绘杯”全区高等院校大学生测量技能竞赛,获得GNSS-RTK放样一等奖、一级导线测量二等奖、团体二等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内蒙古自治区非数学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参加自治区结构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三等奖1人。2022年,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测绘技能竞赛——程序设计比赛二等奖2人,学生获自治区奖学金6人。2023年,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个人奖一等奖;河套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决赛高教主赛道铜奖3项、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总决赛铜奖1项

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最早追溯到1995年设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15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置为本科专业。为了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企业需求,2019年与北京云泰数通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专业,设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据中心设施运维方向。2020年获批院级特色专业,2021年获批院级一流专业,同年获批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效果明显,课程建设成绩显著。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批自治区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获批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得自治区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院级课程思政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院级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3项。

注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获得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自治区级2项;自治区级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级金奖2项,二、三等奖3项。

8.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成为河套学院首批设置的本科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2021年获批为院级一流专业,2022年获批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近五年获得自治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2人,河套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河套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河套学院教学成果奖1项,教学论文获得院级奖励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8项,政府奖1项。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和开展教学实践改革,积极建设优质课、示范课、在线开放课和一流课程;获批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院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院级示范课程1门,院级优质课程12门,合格课程18门。

依托黄河几字弯文化传播创新研究基地(内蒙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研究中心河套学院分中心,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和地方文化服务能力。升本以来,共获批各级各类课题45项,发表论文122篇,出版专著、教材16部。为适应新文科建设发展,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多种相关岗位职业规划发展的“一核一基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学生的专业素养,彰显人文意识。构建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四维协同育人,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基本技能,凸显应用特色。现有校外实习基地21家,校内实训室7间,有效拓展专业教育,延伸职业教育。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路径,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于汉语言文学专业,2023年获批院级“数字化内容创意与制作”微专业。

以专业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本位,着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升本以来,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获得自治区级奖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院级奖项60项;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级铜奖1项,优秀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3项,其中自治区级1项,院级2项。2016年至2023年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7届878人,在事业单位和机关就业人数占比为77.9%

9.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是原巴盟教育学院1982年设立的化学教育专业,2013年设为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为院级一流专业,同年获批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至今已培养了300余名应用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应用化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不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应用化学专业师资队伍稳定,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目前专任教师成功申报了自治区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发表教研论文80余篇;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及高影响因子的SCI科研论文30余篇。现有1个自治区一流课程,5个院级一流课程,10个院级优质课程,1个院级重点培育平台—环境友好和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模拟仿真7个专业实验室。与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鑫环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诚信永安化工有限公司、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实习与就业的需求。

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类创业大赛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铜奖1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院赛金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自治区级项目立项8项。随着一流专业建设的不断推进,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2023年学生升学率为2.6%。

10.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始建于2001年河套大学教育系,从2002年秋季开始招生,现已招收本专科学生4500余人。2014年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品牌专业,2021年被评为河套学院一流专业,同年被评为自治区级一流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现有教师41人,其中艺术类教师5人,校内兼职教师3人,幼儿园一线兼职教师5人。教师队伍中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2人,助教14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高级职称占比31.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35人,占比85.3%,在读博士7人双师型教师13人,形成一只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训场所,满足师范类学生的培养需求。现有蒙台梭利教育实训室1间、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1间、保育员亲子教育实训室1间、模拟幼儿园实训室1间、科学观察实训室1间、玩教具设计实训室1间、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实训中心1间、电钢教室1间、舞蹈教室2间、视听练耳室1间、琴房112间。

学前教育专业在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北京市等地区建立22个教育实践基地,覆盖公、私立幼儿园和托育中心,可供学生实习的单位共有百余个,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平均就业率为91.49%,就业前景良好,学生主要在幼儿园、托育中心、各类培训机构担任教师,部分学生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育打造特色专业

紧抓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机遇,明确专业定位,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努力形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农学学科高层次人才集聚的优势,建设农学特色专业;借助“河套牌护士”的良好社会声誉,发挥医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医教协同,建设护理学特色专业截止20238共有院级特色专业8分别是农学、护理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新闻学、美术学、应用化学

)加强合作办学,培育应用型人才

立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接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强化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力度。截至20238月,学院共有10个校企共建专业,分别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云计算方向)、美术学(广告设计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数据分析方向)、物联网工程、审计学(企业内部管理审计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智能技术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中心设施运维方向)、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管理与运营方向)、农学(植保无人机研发与应用方向)、网络与新媒体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制度保障

2022-2023学年,学院不断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并下发《河套学院关于2023年春季学期教学工作安排意见》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教学相关管理工作制定了《河套学院2023年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办法》修订《河套学院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校外兼职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教职工行为破除“五唯”不良导向,推动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进一步落实学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学生中心地位,不断健全服务学生发展机制。党委书记、院长等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和工作经历,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课,带头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带头联系一线教师与学生。

按照优先保障教学的原则安排经费预算,教学日常运行出占比及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加,基本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022-2023学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1085.63万元,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419.35万元。

学院管理部门和教辅部门秉承“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的理念,落实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把服务教学和服务师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2-2023学年,师生对学院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97.55%。

(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常态监控

学院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严格按照《河套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汇编》执行,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工作及相关部门,全方位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教材评价、毕业生评价等评估工作,为学院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提供建设性指导意见,形成有效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

选聘院级教学督导17人,系级教学督导75人,组建了院级、系级教学督导工作组,开展教案、试卷、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文件等专项教学检查和随机听课、师生座谈会等活动。2022-2023学年,院级教学督导听课共计512人次;开展专项检查67人次;召开教师座谈会1次,学生代表座谈会1次;召开1次教学督导工作分析总结会,发布教学督导简报3期。

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的作用,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覆盖全院所有教学班。定期梳理、反馈有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意见和建议,集中反馈给院系相关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022-2023学年,召开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2次,共发布教学信息员简报2期,有效促进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开展了2023年度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优秀学生教学信息员27名。

继续落实听课、评课制度,分管教学的学院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全面落实学院听课制度,深入教室、实验室听课,了解教学状况,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任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听课10次,以教研活动形式进行评课,强化教师间的沟通与督促,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采取常规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常规教学检查,院系日常教学检查常态化。2022-2023学年,学院开展教学检查7次,涉及课程891门次,覆盖学生3万余人次。

加强学风建设,强化考风考纪管理,启用标准化考场监控设备191个,实现所有考场视频监控全覆盖。

各项举措的实施,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地监督、检测和评价,对教学质量、教学运行状况做出了科学地判断,为调整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持续推动学院的教学基本建设,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行为,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运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基本状态数据分析利用

学院高度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高等教育基层教育统计报表、师范生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数据采集和上报工作,利用门户网站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反映学院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和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

通过各项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掌握学校总体状况,客观分析目前学院的优劣势,对影响学院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向相关部门反馈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

)开展学位评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修订)》《关于做好新增学士学位授权专业审核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制定了《河套学院关于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授权审核工作的安排意见》《河套学院关于开展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专家审核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工程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助产学翻译8个本科专业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家审核评估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新增为学士学位授权专业的批复》,学院工程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设计水利水电工程助产学翻译8个本科专业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专业审核,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

全面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

根据《河套学院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文件安排,有序开展学前教育、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相关院系负责人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方面积极进行建设,助力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组织3名教师参加全区师范类专业认证业务培训会,强化师范类专业主体意识,积极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为下一步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组织相关院系赴呼伦贝尔学院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交流学习,与院系专家学习认证工作经验。组织相关院系完成2017届、2018届毕业生走访调研工作,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情况。组织审核相关院系的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为师范类专业认证奠定基础。组织相关院系建立22个教育实践基地,为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

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组织全院师生积极学习讨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习文件汇编;明确审核评估指标内涵,为积极推进审核评估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根据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要求,更好服务推进审核评估工作,更准确了解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组织学院501填写“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现状调查问卷”助力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推进审核评估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保证审核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组织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部署推进会2次。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推进会1次,学院院长李秀良作题为“固本强基 突出特色 开创本科教育教学新局面”的重要讲话。组织相关人员到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学习交流OBE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改革相关内容,专业进行OBE教学材料交流学习,总结优秀经验在全院推广学习。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满意度

2022-2023学年,召开全学生代表座谈会2次。开展了学生对教学工作、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工作满意调查,8953名学生参加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工作及教学效果满意99.14%。学生对教师运用网络平台教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教师有效组织课堂,兼顾纪律”“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教学气氛”“教师熟练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等工作非常满意

(二)本科生毕业与学位授予

2023届共有本科毕业生3566人,毕业人数为3487人,毕业率为97.78%,授予学士学位3487人,学位授予率100%。

(三)攻读硕士研究生

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学院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学风建设。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56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四)学生竞赛

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22-2023学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自治区级奖项65项。其中,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等奖1项,2023年首届全民普通话大赛二等奖1项,正大杯2023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第25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比赛非专业组)二等奖1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类)三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非数学类)1项,“天正设计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总决赛铜奖2项。

(五)毕业生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落细就业工作主体责任,强化顶层设计,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举措,制定《河套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河套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实施方案》《河套学院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推进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力开拓就业市场化就业渠道。一是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就业指导工作。开展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走访企业129家,征集到就业岗位2856个,有效拓宽学生就业市场。二是根据学院的办学实际,以线上招聘会为主,加强校园招聘主渠道建设。开展了线上线下医学类、农学类、师范类等小而精专场招聘会10场,用人单位宣讲会58场,大型校园综合双选会1场,参与企业400余家,提供岗位5000余个。

加强政策性岗位的宣传引导。一是及时发布政策性岗位的有关事宜,发挥就业育人主体作用,组织开展2023届毕业生考研、考公、考编、选调生等各类讲座11场次,积极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二是利用“内蒙古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宏志助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三是利用“河套学院就业微信公众号”“河套学院就业信息网站”“就业微信群”等线上服务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四是帮助学生积极转变“慢就业”现象。举办“家校合力共促就业讲座”“毕业班班主任培训”“优秀毕业生讲座”;开展“一对一”咨询辅导服务,咨询服务160人次,回答毕业生咨询问题200余条,切实提高学生就业求职技能,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树立就业创业先进典型,营造良好就业氛围,通过学院就业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事迹,2022-2023学年,累计推送创业先进事迹15人;学院毕业生杜星宇同学获得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推进重点群体帮挟工作,助力就业困难毕业生。一是通过院系联动,将各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纳入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聚焦重点,包干帮扶、结对帮扶,形成全员帮扶工作机制;二是全面落实“一人一档”台账式管理,将每次帮扶工作情况登记在册,及时跟进重点群体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进展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推送就业信息300余条,重点群体毕业生261人已有223人落实毕业去向。

推进就业数字化建设。为把“内蒙古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和校级子平台打造成用人单位、毕业生愿意参与、主动应用的线上就业指导服务主阵地,按照教育厅要求,学院在向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宣传推广的同时,组织相关师生、企业积极注册使用平台,截至目前,我院在校生注册率为98.34%,毕业班辅导员和毕业生注册率均为100%,新增企业注册河套学院就业信息网203家。

2023届本科毕业生共3487人,落实毕业去向2934人,通过对2023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回访,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的整体满意率为93.55%,对毕业生工作态度满意率为96.77%,对毕业生的沟通能力满意率为100%,对毕业生团结协作能力满意率占90.32%。

七、特色发展

学院始终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报国荣校”的办学传统,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

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学院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积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国家级、部级科研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有新突破,2022年度获批立项4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7项、厅局级项目35项、市级项目2项,横向项目2项。深入推进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院级科研平台建设与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与中国银行巴彦淖尔市分行签署《银校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银校合作新模式。成立硬质小麦创新中心、获批内蒙古自治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联合申报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获得2700万元“科技兴蒙”经费支持,实现师均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完成自治区主席工程“12万亩盐碱地改良临河区2.1万亩”横向项目,项目经费共计7500万元成立首批“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化工新能源”“智能制造”三个现代产业学院,其中,“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现代产业学院”成为首批自治区级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登记“向日葵育苗移栽”“加工番茄源库调控”“腐植酸研发与推广”等国家成果库成果3项;选育“河糯101”作物新品种,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河院智慧”和“河院力量”。

(二)凸显学科专业基础支撑作用,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深入落实学院“十四五”规划,以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抓手,对照薄弱环节,推进学科、特色专业建设。学院设有37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学、理学、农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医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3个、自治区级一流专业10个、产教融合共建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1门,在线开放课程10门;院级精品课程63门,立项在线开放课程61门。获批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获批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学成果奖6项、教学研究课题83项;立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322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26篇。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融入OBE教育理念有序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各项工作,启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前期准备工作,为学院迎接师范类专业认证和审核评估奠定坚实基础。

(三)“五育并举”落地生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院紧跟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协同推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综合学习成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德智体美劳贯穿学院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德育为先,引领人才培养价值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德育标准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标准;坚持智育为重,筑牢人才培养科学基础,在学业评价的基础上,推动德育评价体系构建;坚持体育为基,健全人才培养身心健康,发挥体育文化精神作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坚持美育为要,让学生在认知美、追求美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坚持劳育为本,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端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社会公德意识,责任担当意识,合作助人意识,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德育方面。通过入学教育、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活动“四位一体”德育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入学教育课程改革,突出理想信念根植作用。深化入学教育通识必修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线上线下讲座、参观图书馆、校史馆、生命体验馆、实验实训室和校园实地考察、第一课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规校纪教育、安全教育,突出教育在学生思政中理想信念的根植作用。

智育方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细化毕业要求,创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行业要求、职业标准有效对接,增强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2022-2023学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3项,自治区级奖项65项。其中,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2023年首届全民普通话大赛二等奖1项,正大杯2023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第八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第25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测绘学科创新创业智能大赛测绘技能竞赛(虚拟仿真数字测图比赛非专业组)二等奖1项,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非数学类)三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非数学类)铜奖1项,“天正设计杯”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3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1项;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区大中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总决赛铜奖2项。

体育方面。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文件要求,开足体育课。为一、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为其他年级学生开设体育选项课,选项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2022-2023学年,4149人次的学生选修了138门次的体育选项课程,9949名学生参与体质测试。通过举办校园运动会校园田径运动会、“院长杯”足球赛、那达慕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学生体魄,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截止20238学院2位教师获得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三等奖,学院足球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足球联赛本科校园组男子组比赛亚军。

美育方面。完善美育课程建设,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中设置《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书法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作品鉴赏》《戏曲鉴赏》等课程,各专业学生至少选修2学分的艺术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方可毕业。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等课程开发。近年来,通过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书画摄影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传统手工艺作品展”、校园歌手赛、学生粉笔字书写比赛、师生硬笔书法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学生积极进行艺术实践,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升。学院师生获奖171项,其中获得国际声乐奖2项,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院教师创编的舞蹈《乌拉特的祝福》和《梦回乌拉特》获得全国展演1等奖和2等奖。

劳动教育方面。坚持劳动育人,制定并落实《河套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成功创建自治区高校劳动教育实验校。将《劳动教育》设置为通识教育必修课,2学分,32课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对全院本科一、二年级学生普及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开展劳动教育教研活动,研磨劳动教育课程形式。将教学楼卫生区域纳入学生日常劳动考核、纳入综合素质测评,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三大类十二项活动宣传劳动模范典型事迹,将劳动与专业实践、生活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开展旧物改造、置换空间等活动,引领劳动新风尚。梳理劳动教育清单12条,打磨劳动教育实践品牌。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教育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集体观念和互助意识,热爱社会和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得到提升。

八、问题与改进

(一)办学资金紧缺办学资源不足

办学资金紧缺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学院的发展。作为一所位于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本科院校,既不具备经济优势,也不具备区位优势。主要“以市为主”财政供给体制,办学经费与自治区同类高校差距较大,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化解债务负担。

学院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化解历史债务。主动争取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各级政府的经费支持;积极申报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专项资金,通过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资源参与学院办学,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大力提倡开源节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计划预算和财务信息管理体系,加强经费管理和风险管控,降低运行成本,保证学院资金高效、合理使用。

特色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特色专业不多,且现有的特色专业尚未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工程,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进一步优化升级传统专业,提升特色专业内涵建设。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重点产业和领域,有针对性地增设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急需专业和新兴交叉专业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急需专业和新兴交叉专业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专业集群效应。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力度,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教学资源,推动特色专业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与提高

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教师的创新活力需进一步激发,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相对较少,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差距,高层次人才外流现象较严重。学术领军人物依然不足,产出的高水平和重大影响力的成果不多。

学院将继续通过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师学科、学缘结构,落实《巴彦淖尔市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办法》《“河套学院英才计划”岗位实施暂行办法》《河套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分类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盘活现有人才,广泛吸引外来人才采取“柔性引进”政策,积极聘请知名专家学者、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授,坚持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继续推进学院引育结合计划,重点培养和支持学院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院校攻读学位,促使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职称分类评聘机制和考评机制,科学合理制定绩效工资激励机制,稳步增加专任教师数量及比例,保障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修订“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实施办法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的比例。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努力建设一支更能促进学院应用型转型,更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河套学院教务处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云中大街河套学院 | 邮政编码:015000 | 电话:0478-8418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