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纳税申报及纳税检查、审计查证等业务的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维护及应用技术,能熟练进行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会计操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学制
标准修业年限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2~4年内完成学业,若休学创业,可实行6年弹性修业年限。
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四、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
(一)服务面向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
1 上市公司的初、中级财会人员
《会计从业资格证》《初、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中级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证》
2 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财会人员
3 大中型企业的初、中级专项会计人员
4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
企业收银、库管、统计、营销、企业管理等工作人员。
5 企业收银、库管、统计、营销、企业管理人员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价值观,遵纪守法,热爱本职工作,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⑴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⑵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创新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⑶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心智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社会交往、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
⑷具有胜任会计工作的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并且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⑸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⑹树立良好的文明行为,注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知识要求:
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素养,知识面较宽,具有“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现代企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业务流程,具有现代理财与核算的观念;掌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预测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财务管理的知识与能力;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能应用财务软件并熟练地进行操作,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分析解决会计实际工作问题。
⑴必备的政治理论,法制理论,计算机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外语等基本知识。
⑵会计、统计、财政、金融、税收等基础知识。
⑶会计基础、经济法、税法等专业理论知识。
⑷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成本会计、预算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⑴基本能力
①外语应用能力:具有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能力和文字能力,达到规定的外语测试标准。
②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日常文档处理、图表、幻灯制作,业务信息网上检索,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简单软件的安装,常见故障的处理与维护等计算机操作能力。
⑵专业技能
①会计核算能力
A.能够科学建账,设计有关会计制度
B.熟练的运用会计方法,对各种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处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C.正确的进行成本计算
D.能够组织财产清查
E.合理进行纳税申报
②财务管理能力
A.能够设计有关的财务制度
B.正确编制财务计划
C.能够进行财务分析
D、具有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的能力。
③财务决策能力:
A.具有财务预测的能力。
B.具有参与财务决策的能力。
④会计电算化能力
A.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
B.熟练操作有关财务软件。
C.能够应用财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
⑤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A.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
B.有一定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⑥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A.借助工具书基本能阅读、分析会计专业英文资料。
⑦专业拓展能力
A.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B.具有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C.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⑶专业综合能力
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②具有社会交往、协调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
③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解决本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更新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组织管理能力。
⑷职业能力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
鼓励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⑸毕业生胜任的技术岗位群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中小型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出纳工作、成本管理等工作。具体岗位群如下:
①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出纳、收银工作、统计工作;
②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部审计以及各类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的代理记账工作;
③各类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出纳,微机录入等岗位;
④各企事业单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岗位;
⑤各类企事业单位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报税以及纳税筹划工作(拓展岗位)。
五、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设置注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有机整体,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转变,从知识体系为中心向学生学习成果取得为中心转变。遵循“夯实基础,多向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突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力求课程数量“精”、内容“实”,课程模块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创业、就业的需要。课程设置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遵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本专业课程体系按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性质分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按培养目标将课程整合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四大模块。
1、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图表:
序
号 知识技能结构 知识、技能要求 相应课程
1 通识
教育
基础
知识 ●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学习、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具有必备的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技能;
●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掌握英语与经济数学的基本知识;
●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
2 专业
基础
知识 ●初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管理者必备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知识;
●掌握经济法、税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统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经济法、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管理学、税法
3 专业
知识 ●掌握企业财务预测、决策的理论知识;
●掌握财务制度、财务计划、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企业筹资、投资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知识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4 专业实践技能 ●掌握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掌握企业账套的建立,设计有关会计制度的技能;
●掌握会计方法,熟练的进行会计核算:
●掌握正确成本计算方法;
●掌握企业财产清查的流程及技术;
●掌握企业报税流程,及具体操作
●掌握现代计算技术 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会计全真实训
5 专业
拓展
知识和技能 ●具有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具有变化岗位的适应能力;
●具有现代办公的基本知识 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EXP沙盘模拟精英演练、公关礼仪,艺术修养(书法)、西方经济学
2、课程类别
课程类别 模块
课程安排
通识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语文
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文献检索》、《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艺术类课程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经济法、基础会计、财经法规、管理学、税法
专业必修课程模块 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实训
实践教育平台 通识教育实践模块 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军事技能训练(含安全教育)
专业实践教学模块 社会实践(调查)、值周(劳动)、毕业实习、毕业鉴定
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素质拓展模块 西方经济学、公关礼仪、市场营销、应用文写作、EXP沙盘模拟精英演练、公关礼仪,艺术修养(书法)
3.专业课程说明
序号 课程名称 核心知识技能单元
1 高等数学 ① 微分运算积分运算微分方程计算
2 基础会计 ①会计的基本知识②企业会计记账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3 经济法 ① 经济涉及的相关法律企业相关的法律常识
4 税法 ①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等
知识各主要税种的计算与缴纳能力
5 财务会计、企业会计实训 ①会计实务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的基本知识②企业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6 财务管理 ①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 ②投资、筹资决策能力
7 管理学 ①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②经营管理能力
8 成本会计 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②企业成本计算的能力
11 审计 ①审计的基本知识 ②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方法、审计报告等操作能力
12 会计信息系统 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13 统计学 ①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②数据统计的能力
14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基本操作能力②市场决策能力
15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①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理论知识
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处理能力
16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体系与分析方法
(二)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及时间分配:见附件)
六、修业年限、毕业条件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方可毕业。本专业的课内教学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总和为105学分(其中必修课学分91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素质拓展选修课学分不得低10分,本专业学生分别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各2学分以上)。学分制及选修课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河套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2017版)》执行。
毕业时需获得的证书有(院教字【2012】5号):
1.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为依据。本专业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成绩达到40分以上(含40分)。
2.英语等级证书
本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成绩须达到合格标准(及以上),或者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达到255分以上(含255分)。
3.普通话证书:
《关于对我校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通知》(河大发【2012】97号)文件中的达标要求为依据,成绩须达到三甲(70分以上)。
七、2017级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见附表)
1、教学计划进程表 (附表1)
2.学时与学分比例表(附表2)
3.学时、学分分配表(附表3 )
八、必要的说明
1.通识课程设置方案:按照《河套学院2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2017版)》执行。
2.成绩考核
1)课程考核。课程考核由期末考试与教学过程考核组成,各占50%。期末考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内容突出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各专业课程性质特点进行教学过程评价设计,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综合性、设计性作业,课堂交流与提问,小组讨论,指定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问卷调查分析,期中考试(利用课程学时在一年级中组织)等。
2)毕业实习。专科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2年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1年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教育实习),任课教师(班主任)利用第五、六学期带领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教育实习),并确定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全程指导。
学生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完成每项实习项目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实习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成绩不合格不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