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30301)
一、培养目标
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从事会计核算、经济管理、理财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具备财务管理职业操守,能在工商企业、金融证券业、市场中介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工作,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要求
⑴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一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
⑵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精神;
⑶具有较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⑷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⑸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⑹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⑺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翻译和日常会话能力;
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知识结构要求
⑴掌握财务管理岗位所需的会计、金融、理财等方面基本知识,财务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统计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及财务软件运用知识;
⑵掌握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经济法规、资本运作以及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⑶认知财务制度、审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企业经营管理基础知识;
⑷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所必备的人文知识、政治理论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
3、能力结构要求
⑴具有从事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的能力;
⑵具有从事中小企业筹资、投资和理财能力;
⑶具有从事中小企业财务分析、财务决策和风险控制能力;
⑷具有从事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成本控制能力;
⑸具有从事会计电算化、ERP软件的运用、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和财务信息报送能力;
⑹具有良好的职业判断和再学习能力。
三、修业年限和毕业条件
(一)修业年限
标准修业年限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在2~4年内完成学业,若休学创业2年,可实行6年弹性修业年限。
(二)毕业条件与要求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方可毕业。本专业的课内教学学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总和为10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学分为32.5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为39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为4学分;专业拓展课学分为10.5学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学分为18学分,创新创业课程学分为1学分。文科各专业学生分别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各2学分以上)。学分制及选修课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河套学院关于《河套学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执行。
毕业时需获得的证书有:
1.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成绩为依据。本专业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成绩达到40分以上(含40分)。
2.英语等级证书
本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成绩须达到合格标准(及以上),或者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成绩达到255分以上(含255分)。
3.普通话证书:
《关于对我校学生进行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的通知》(河大发【2012】97号)文件中的达标要求为依据,成绩须达到三甲(70分以上)。
四、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确定支撑课程体系,从而构建财务管理专业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四大模块。并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确定每个课程模块所包含的课程。
(二)核心课程
主要有:财政与金融、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和财务管理实训等课程。
(三)主要课程简介
1.基础会计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运用复式记账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经济业务核算(包括制造企业的资金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形成与分配等),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基本程序与方法和会计基础知识,为本专业学习专业会计奠定基础。
2.财务会计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财务会计的特征及其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假设、会计要素和一般会计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广泛、系统的理解企业会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下各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3.财务管理学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重点掌握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收益与分配的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理论分配等问题。
4.成本会计学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成本计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考核。其中成本计算与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传统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以及现代成本会计的新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地进行实务操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会计信息系统
本课程以财务软件应用主,依据企业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流程,系统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概论、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总账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管理等系统。
6.财务报表分析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述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内容上主要有财务报表分析基本理论、财务报表编制与解读、财务报表能力指标分析、财务报表综合能力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分析与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质量,以及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等综合情况,从而进行成功投资、有效管理、科学决策。
五、实践性教学要求
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2年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1年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教育实习),任课教师(班主任)利用第五、六学期带领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教育实习),并确定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全程指导。
六、教学计划表(见附表)
1.课程设置、学分要求与时间分配表(附表1 )
2.学时与学分比例表(附表2
3.学时与学分分配表 (附表3)
七、必要的说明
1.通识教育必修课设置方案:按《河套学院2017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执行。
2.成绩考核
课程考核由期末考试与教学过程考核组成,各占50%。期末考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考核内容突出知识的理解运用。根据各专业课程性质特点进行教学过程评价设计,注重课堂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综合性、设计性作业,课堂交流与提问,小组讨论,指定阅读,读书报告、设计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实验报告,问卷调查分析,期中考试(利用课程学时在一年级中组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