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体现素质,关乎形象。笔者认为,改作风要真正取得长效,应当要有“勇气、大气和底气”的涵养,才能使作风建设真正深下去、实起来、见成效。
改作风是一种胆识,需要有勇气。改作风其实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当然,这种勇气,不是一时之勇,而是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邪气坚决斗争。有勇气,才能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弊、祛行为之垢,使党员干部受到震撼,思想灵魂得到洗礼,群众观点得到强化,歪风邪气得到清扫,形成风气向上向好的势头。
改作风是一种胸怀,需要有大气。顺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要做到真抓实干,乐于担当,就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对待失误和挫折,让群众来评定自己的是非功过。有大气,才能站在大局的立场上看问题,解决发生在士兵身边的不正之风,解决服务基层、服务官兵不到位的问题,着力纠治屡禁不止的顽症痼疾,见怪不怪的陈规陋习,腐蚀部队的不良风气,官兵不满的歪风邪气,切实把改进作风的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使基层受益、让官兵满意。
改作风是一种能力,需要有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过不了作风关,就没有担当可言。作风好才能得民心。特别是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涉及的党组织和党员类型多、数量大、范围广,与基层官兵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具体、更复杂,官兵看得更真、感受更深、期望值更高。自身作风不纯洁就没有担当的资格和底气。有底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才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官兵献身强军实践、有效履行使命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