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中这样唱道:“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官员任职期间勤政廉洁与否,民间自有公论。这一点,从清官们的雅号中可见一斑。除了人们熟悉的“半鸭知县”于成龙、“一钱太守”刘宠、“三汤巡抚”汤斌、“四知先生”杨震外,笔者又整理了一些,以飨读者。
“二不尚书”。范景文,字梦章,明代万历年间进士。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因政绩突出,升任工部尚书,深得皇帝恩宠。当时有许多同僚与下属巴结逢迎,一些亲朋好友也登门求助,提出种种要求,他都一一婉言谢绝,并在庭前贴出“不受嘱,不受馈”的联语,人们望而却步,并送他一个雅号———“二不尚书”。
“五代清郎”。袁聿修,字叔德,为人深沉,见识广博。在南朝齐时为尚书郎整整十年,以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而闻名。当时有位叫邢邵的同僚,常称他为“清郎”。他从齐至隋五代为官,始终以清贫为本,故大家又叫他“五代清郎”。
“苍鹰”。郅都,汉景帝时任中郎将,公正廉明。他从不接受馈赠,请托的事也从不听从。他经常说:“我辞别父母出来做官,本来就该奉守职务,保持节操。”他任中尉时,执法不避权贵。列侯宗室见到他都不敢正眼相看,号为“苍鹰”。
“瘦羊博士”。甄宇,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拜博士。每次年终祭祀,皇帝都要下诏赐诸博士每人一只羊。羊有大小肥瘦,当时首席博士很为公平分配为难。甄宇耻于斤斤计较,便自选了其中最瘦的一只。从此博士们不再有争执了,甄宇“瘦羊博士”的美号也就在京师传开了。
“神君”。南朝陈孔奂任晋陵太守时,清白自守。上任时,他不把妻子儿女带到任所,只以一只小船来到郡城,他还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一些孤寡老人,把他们供养起来。郡中人都称他为“神君”。
“独立君”。北周裴侠任河北郡太守时,节俭朴素,他废除了专为太守治膳食的渔夫、猎夫30人和专供太守役使的壮丁30人的旧例,让这些人各得其所。他和其他州牧郡守一同拜见周太祖时,周太祖叫他独立一面,对其他牧守说:“裴侠清正高公,是天下最突出的。现在你们中有谁和他一样,就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默然不语,不敢答应。从此,朝野都称裴侠为“独立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