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学习自测题
自测题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 )在北京举行。
2.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 )。
3.( )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4.(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5.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6.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 )的必然要求,是( )的必然要求,是( )的必然要求,是( )的必然要求,是( )的必然要求,是( )的必然要求。
7.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8.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
9.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 ),基本实现( ),为到(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0.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1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是什么? ( )、( )、( )、( )、( )、( )、( )。
12.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 )。
1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 )的关键时期。
14.(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15.(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6.(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17.( )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8.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
19.(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20.发展(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1.(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22.中国式现代化是( )相协调的现代化。
23.(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24.中国式现代化是(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5.( )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26.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
27.( )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28.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 )又( ),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29.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 )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0.深化( ),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31.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 )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2.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 )。
33.完善( ),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34.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 )。
35.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 ),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36.深化(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
37.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 )。
38.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 ),完善( ),构建( ),完善( )。
39.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 )市场准入环境。
40.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 ),健全促进( )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41.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 )引领改革,立足( ),深化( ),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2.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 ),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 )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3.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44.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 )。
45.鼓励和规范发展( )、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 )。
46.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 )发展。
47.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 )和( )政策体系。
48.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9.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 )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50.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 )、( )、( )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51.加快构建( )、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52.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 )范围。
53.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 )保障机制。
54.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 ),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
55.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加强( )治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
56.强化企业科技创新( ),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 )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57.构建促进(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
58.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 )、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59.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加快建设( )和( )。
60.要完善( )和(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61.围绕实施国家发展规划、重大战略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探索实行( )管理。
62.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 )统一征税。
6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 ),畅通( )传导机制。
64.积极发展( ),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65.健全( )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66.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市场。
67.完善( )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
68.构建优势互补的( )。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
69.推动( )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 )建设走深走实。
70.健全推进( )体制机制,构建( )、( )、( )良性互动机制。
71.深化城市( )、( )、( )体制改革,加快转变( )。
7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试点,深化承包地( )、( )、( )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73.完善( ),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 )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74.发展( ),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75.完善( )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76.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 ),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77.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 ),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
78.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完善( ),各类耕地占用纳入统一管理,完善补充耕地质量验收机制,确保达到平衡标准。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 )管理体系。
79.优化城市工商业土地利用,加快发展建设用地( ),推动( )、用途合理转换,盘活( )和( )。
80.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 )和( )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 )机制。
81.必须坚持( )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82.主动对接( ),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83.扩大( ),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 )。
84.创新发展( ),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
85.营造( )、( )、( )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86.巩固( )开放先导地位,提高( )和( )开放水平,加快形成( )的全面开放格局。
87.发挥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等优势,优化( )功能分工,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
88.实施( )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89.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 ),加强(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完善( )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90.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 )、( )、( ),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91.健全人大对( )、( )、( )、( )监督制度,完善监督法及其实施机制,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
92.健全( )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完善基层民主( )和( ),拓宽( )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
93.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健全( )制度机制,系统推进( ),完善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机制,完善港澳台和侨务工作机制,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94.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 ),弘扬( ),传承( ),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95.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 )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 )。
96.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 )。
97.优化( )宣传学习机制,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组织机制,推动全社会( )、( )、( )。
98.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协调机构,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推动文化遗产( )和( )。
99.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 )长效机制,健全( )网络保护工作体系。
100.完善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保证宪法( )制度体系,建立( )制度。
101.完善( )、( )、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
102.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 )、( )、( ),完善覆盖全国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103.健全( )、( )、( )、( )、( )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
104.深化( )和( )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
105.坚持正确人权观,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完善( )、( )、( )等工作机制。
106.完善推进( )建设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 )体系,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
107.深化( )、( )、( )、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108.建立一体推进涉外( )、( )、( )、( )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自测题(CKDA)
1.2024年7月15日至18日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3.改革开放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中赢得战略主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7.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8.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
10.二〇二九年
11.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
12.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
13.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14.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高质量发展
16.教育、科技、人才
17.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18.必然要求
19.开放
20.全过程人民民主
21.法治
2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23.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4.人与自然
25.国家安全
26.重要组成部分
27.党的领导
28.“放得活”;“管得住”
29.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30.国资国企改革
31.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
32.增信制度
33.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34.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35.物联网
36.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37.首发经济
38.产权制度;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
39.新业态新领域
40.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
41.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2.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战略性产业
43.数智技术、绿色技术
44.全要素生产率
45.天使投资;耐心资本
46.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47.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48.工业互联网
49.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
50.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
51.职普融通
52.免费教育
53.专门教育
54.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55.科技伦理
56.主体地位;产学研
57.专精特新
58.概念验证
59.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60.国家战略规划体系;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61.国家宏观资产负债表
62.劳动性所得
63.中央银行制度;货币政策
64.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65.投资和融资相协调
66.人民币离岸
67.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
68.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69.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70.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
71.建设;运营;治理;城市发展方式
72.三十年;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73.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74.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75.强农惠农富农
76.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77.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78.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作物
79.二级市场;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存量土地;低效用地
80.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一带一路”
81.对外开放
82.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83.自主开放;单边开放
84.数字贸易
85.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86.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东北地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87.区域开放
88.自由贸易试验区
89.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绿色发展;陆海天网
90.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
91.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92.基层党组织;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
9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宗教中国化
9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95.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96.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97.英模人物;崇尚英雄;缅怀先烈;争做先锋
98.系统性保护;统一监管
99.网络生态治理;未成年人
100.宪法;全面实施;宪法实施情况报告
101.党委领导;人大主导
102.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103.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
104.审判权;执行权
105.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
106.法治社会;公共法律服务
107.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
108.立法;执法;司法;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