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河套大学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协议的具体要求,我院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搞好联合办学。于2009年9月13日上午,召开了08级供用电技术(风力发电方向)班开班仪式大会。该班是河套大学与我国最大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与运营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的产物,是河套大学向深化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迈出的可喜的一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按照08级供用电专业风力发电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安排,继新疆大学王海云教授讲授《风能概论》之后,又派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主管明向军老师来我院讲授《风力发电机组结构及原理》课程,为期10天。

明向军老师曾留学德国,在奥尔登堡大学学习再生能源利用原理的研究生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我院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派张燕军、任志海老师全程跟踪听课,为将来学院能够独立承担讲授风力发电方向的课程奠定基础。

明向军老师简历
姓名:明向军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4年4月29日
学位:硕士 专业:土木工程、新能源
所受教育: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大连工学院(现称大连理工大学)学习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并获学士学位。
1986年11月,在武汉学习如何按照国际标准作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课程由丹麦贸易团主讲。
1991年8、9月,在德国弗莱堡歌德学院(Goethe Institute in Freiburg)学习德语。
1991年10月-1992年9月,在德国奥尔登堡大学(Oldenburg University)学习再生能源利用原理的研究生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在德国期间,学习了太阳能、风能、沼气等资源的分析和利用原理及经济分析原理,还做了很多实验,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集热板、蓄电池、水泵等的特性测试。本人毕业论文是有关太阳能资源分析及其光伏系统容量优化设计的。(另外,本人还利用业余时间学国际金融。)
工作经历:
2005/02至今:在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目前在战略投资部担任行业研究主管,做风电行业发展环境研究,企业竞争对手研究,参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实施方案策划,参与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参与公司战略信息资源收集及分析工作规划方案讨论、实施,参与公司上市方案讨论;参与国际设计公司收购等。编写风机研发及产业化流程,编写风电基础知识讲义,培训新员工风电基础知识,风电项目开发及项目管理,等。另外,还给员工讲解个人研究的有关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东西方思维及工作方法的差异。
具体工作过内容有:
研究风电产业价值链,分析中国风电产业面临的问题,参与编写《中国风电产业研究报告》,并负责审核。
撰写中国风电发展及风机制造业现状等内容报告,研究比较了各主要风电大国的风电政策,如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政策,提供政策建议给中国政府以推动中国风电工业。
研究国外著名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历史发展资料及现代风电发展史资料的收集,分析国外技术路线的选择及成长经验,对比、指导金风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发展模式。如:国外主要风机制造商成长历史及其组织与战略。
撰写了“融知识管理于公司战略中”;倡议公司的业务及管理由职能驱动逐步转向流程驱动;撰写了公司“二次创业变革内容”。
参与公司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及研究组织机构的方案调整,研究制定公司目标、计划、考核指标,研究公司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研究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
参与公司产品技术经济分析方案讨论;产品产业化流程分析分解、研发管理;研究编写电机生产产能建设与战略布局报告;翻译、编写整理风机设计的程序、方法;与公司外聘德国专家讨论公司专利战略;与外部咨询师合作进行公司战略、公司流程分析分解;开始参与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概念设计;编写“海上风机研发设计项目建议书”。参与编写大型风机技术分析报告。
设计制作部门间信息需求调查表进行信息需求调查,编写了“信息资源收集及分析工作规划与实施方案”,策划建立战略支持数据库。
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参与研究企业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以提高内部沟通效率。
参与金风科技子公司(如天源公司)风电业务策划方案。
参与德国设计公司收购过程,编写初步收购意向书并翻译双方交流资料。
通过参加美国风能展会及考察调研美国相关企业,结合金风企业发展需求,提出加强技能培训及技术服务培训,分层设计培训内容和资质以适应不同岗位层次需求及不同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出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先提高人的质量。
给新疆农大学生及新疆水电学校学生、甘肃酒泉职业学校老师讲风电基础知识及风电项目开发与管理,给金风外籍(如:德国)员工及国际客户做培训。
业余时间给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或投资者提供风电行业方面的咨询服务。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人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各类知识,深刻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及特点,结合公司发展需求,推动研发管理、项目管理、知识管理的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促进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及国际化要求。
爱好与特点:本人深入研究对比中西语言及文化特点10多年,对比研究了东西方地理环境及社会商业活动差异及其制度差异,对比研究了汉语汉字与拼音文字特点及其对思维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具有历史思维和世界视野,对中国文化弱点的深层次原因有深刻了解,了解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瓶颈和障碍问题,并应用于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的对比研究,应用于企业培训中。
2004/10—2005/01:企业咨询
1、企业宏观战略发展研究
调查分析宏观产业环境和形势,市场结构及需求结构研究,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帮助确定企业在产业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分析产业配套系统。企业相关资源调查和挖潜,内部信息综合分析,为企业资源整合及项目建设等提供指导建议。研究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参与资本运营策划。
2、组织的结构设计,组织的运行设计。企业治理结构研究,企业组织运行系统诊断,研究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研究探讨创新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对企业内部系统流程及运行的状况做诊断,提出提高组织运作整体效率。
3、重大项目的优选、策划和管理
2003/10--2004/10:广东珠龙应急技术有限公司,先后做付总经理、总经理,负责公司管理,策划风力发电项目计划、融资,给员工做技术及项目管理培训。
1998/05—2003/09,在广东粤华能源原材料开发公司工作,建立小型风力发电供电系统,制作网页,负责公司网站管理,策划公司产品的市场营销,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贸易,在国际互联网上推销公司的小风机产品。参与大型联网风电场勘察、选址、招标工作。参与中、德国风电合作项目洽谈并做口、笔译。参与中日燃料电池项目合作项目谈判,并去日本参观考察项目和设备。
1995年4月-1998年5月,在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珠海中心站工作,做信息分析、新能源技术应用和推广及国际贸易。本人成功地利用了系统上的信息,与奥地利商人成交了以信用证付款的国际贸易。1996年3月中下旬,去印度新德里参加新能源教育和模拟研讨会,该研讨会由德国政府资助,由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和印度能源研究所主办。
1993年9月-1995年3月,在中国科技开发院珠海分院工作,搞太阳能热水器开发利用的准备工作、利用计算机做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和翻译工作。94年底,德国咨询专家到珠海东区考察电力发展情况,本人协助东区电力公司做风/柴系统的可行性报告、翻译和介绍。还帮助珠海东区翻译了< <珠海东区投资指南>>, < <珠海东澳岛旅游开发试验区投资指南>>等等。另外,本人还利用晚间从事过外汇期货交易。
1993年4月-8月,在美国GN国际公司海口办事处工作,协助公司美方经理与中方的一家公司谈判合作生产电动汽车事宜并担任翻译工作。
1986年7月-1991年7月,在新疆风能公司(或称新疆水电研究所)做引进丹麦风力发电机建风电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及经济分析工作,还负责土木工程设计,预算和施工,然后与丹麦专家一起安装风机。在各国学者,专家来访讲学时,做过大量的口译和笔译工作。还编写和翻译过多个项目建议书。
1985年8月-1986年6月,在新疆水利水电设计院搞规划设计工作。具体做过5万千瓦水电站及其引水渠的规划设计与工程量的计算,还做过一个地区的输水工程的线路规划及其工程量的计算。
Mobile:13146819836
E-mail: mirrox@163.com